學校加補習班一天上課12小時 臺灣小學生好命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天天讀書考試作業下課後又要到補習班打拚課業,小孩子生在臺灣,難道真的比較命苦嗎?兒福聯盟12日表示,全臺近8成的小學放學後得去親班、補習班。不管教改怎麼改,臺灣的孩子總得一早7時出門、晚上8時才能摸黑回家,一天幾乎要上12小時的課,這似乎成了臺灣孩子們的生活常態

▲曾有家長小孩子說,放學不去安親班那就去警察局,不想上安親班的小女孩還真的到警局寫作業。(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根據兒盟調查,目前臺灣的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有將近8成(79.9%)課後都得去上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或做課業輔導,這個數字比2009年的調查結果還增加6個百分點。其中甚至有超過1成的孩子,晚上將近9時才能回家,安親班或補習班儼然成爲孩子們下課後的第二個學校

「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不喜歡放學後還要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兒福聯盟指出,如果小學生要到晚上7、8時才能回家,那麼算一算,小孩子平常除了正常上學之外,加上課後「加班」的時間,一天的學習超過12個小時,更因此造成近兩成無法家人一起吃晚餐,在外面如果吃的不好,長期下來恐影響健康。

兒福聯盟研究發展處組長邱靖惠表示,小學放學時,校門口擠滿了一輛輛要載孩子去安親班或補習班的箱型車。大部分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們放學後再「加班」學習,無論是上安親班或是補習班,孩子課後安親或補習環境是否安全,孩子是否得到妥當的照顧,就成爲令人關切的議題

也有臺北市的家長表示,僅管臺北市的小學能讓孩子待到晚上7時,但這對某些工作較忙的家長來說仍不夠,何況未來的升學壓力大,只能讓孩子從小就去補習。邱靖惠指出,把孩子送去安親班,原來是幫家長分擔照顧孩子的壓力,但從調查中發現,安親班或補習班已經慢慢取代了課後親子相處的時間,而且養成孩子們填鴨式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