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野象羣闖入版納植物園保護基地,珍稀瀕危植物面臨威脅

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除了北遷亞洲野象羣備受矚目,一羣南下的亞洲象已經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逗留10天之久。記者今天從版納植物園獲悉,6月2日晚,象羣已開始闖入園區東部的作物保護與育種基地。如果象羣進一步向版納植物園核心區移動,植物園13000多種植物,尤其是135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將面臨威脅

版納植物園正加緊與各方溝通合作,幫助野象羣找到幼象能通過的遷徙路線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亞洲象。來源:鄧雲

南下野象羣已逗留10天,其中有2頭幼象

據亞洲象預警系統監測,5月24日凌晨,一個擁有17頭野生亞洲象的象羣進入版納植物園,並逗留至今。這羣野象來自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養子保護區,最初於5月23日試探性進入版納植物園。

目前象羣中有17頭個體,包括成年象11頭,亞成體象4頭,還有2頭2021年出生的幼象。這羣象是在遷徙過程中路過版納植物園,由於幼象難以渡過羅梭江,象羣多次試圖渡江失敗。隨着雨季降雨量的增加,羅梭江流速上漲,象羣迴歸常規遷徙路線的難度不斷增加,這羣野象有可能長時間滯留在植物園及其周邊區域。截至2021年6月3日,這羣野象在版納植物園已逗留10天之久。

象羣食量大、智商高,臨時防護網作用有限

新京報記者從版納植物園獲悉,由於象羣食量巨大,其所在區域食物已不足以支撐象羣的需求。6月2日晚,象羣已開始闖入園區東部的作物保護與育種基地,並對基地內的設施造成損害。

更爲嚴重的是,如果象羣進一步向版納植物園核心區移動,60年來以蔡希陶教授代表的幾代植物園人收集和保存的13000多種植物,尤其是135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一旦被象羣取食和破壞,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隨着該野象羣逗留時間的增加,應對野象羣帶來的威脅也越來越多。由於亞洲象體形巨大,活動力強,食量大,加之智商相對較高,目前採取的防護網等臨時措施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範野象羣。版納植物園正加緊與地方政府林業部門、自然保護區相關專家工作人員密切溝通合作,希望能儘快通過多種措施,幫助野象羣找到幼象能通過的遷徙路線。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