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雞湯達人平均智商低

(原標題:研究發現,朋友圈雞湯達人平均智商低)

經常會在微信朋友圈上分享看似勵志的“心靈雞湯”、“人生哲理”的人,其實他們的智商會更低嗎?必須很遺憾地告訴你,根據加拿大一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是的。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最近做了一個實驗發現,經常在社交網站上發表鼓舞人心名言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陰謀論及超自然現象,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但他們的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偏低。

我會少睡覺,多思考。

因爲我知道,每當我們閉上一分鐘眼睛,我們也就同時失去了 60 秒。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主持這項研究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心理學家戈登·彭尼庫克(Gordon Pennycook)。研究問題包括:究竟怎樣的人能夠很好地辨識出哪些是廢話?爲什麼有的人會特別喜歡分享這種廢話?這篇論文發表在心理學期刊《判斷與決策》(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上,題爲《對看似有深意卻實爲廢話的接受程度和辨識能力》(On the reception and detection of pseudo-profound bullshit)。彭尼庫克的團隊設計了一個“四步驗證法”,檢測了近 300 位實驗對象對“心靈雞湯”的接受程度與智力之間的關係。

彭尼庫克認爲研究這個課題非常重要,因爲眼下的社交網絡上已經充斥着這種垃圾內容大家每天都不得不對抗這些廢話,使人精神上非常疲累。

彭尼庫克說:儘管日常生活中,雞湯文十分常見,也經常引起哲學家的注意,但是人們如何看待這種勵志軟文,還未經過實證調查。根據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更願意相信和接受這些“心靈雞湯”的人,不僅智商、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都相對低下,還傾向於相信陰謀論、超自然現象、反醫學,以及宗教的觀點,也更加沉迷於補充與替代醫學(補充與替代醫學內容,包括針刺、瑜珈氣功草藥及其提取物、靜坐默唸等自然療法)。

《心靈雞湯》(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是由一系列書籍組成的一個書籍組的名稱,通常由具有靈感和激勵性的短篇故事和散文組成,該書的作者是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與馬克·漢森(Mark Victor Harsen)。《心靈雞湯》超過 200 種類別,有許多書籍都是針對特定的人羣,例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等等。

“水滴石穿”,不是因爲力量,而是因爲堅持風靡於朋友圈的雞湯文。第一系列《心靈雞湯》印製和出版了數百萬份。目前被翻譯成 54 種語言在全世界繼續印製和出版。而《心靈雞湯》少女系列超過 14 種,專門賣給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洲的少女。1999 年,傑西卡·薩弗拉出版了《愛情心靈雞湯》。而受《心靈雞湯》影響,一些勵志性或者啓發性文章也被成爲“雞湯文”。

而“心靈雞湯”體的句子,其實早在社交網絡出現之前就已經很流行了。美國在 1993 年到 2008 年連續出版的系列暢銷書《心靈雞湯》,可謂是雞湯界的始祖,其中第一集名爲“活着,就有希望”,第二輯和第三輯分別叫“幸福就在身邊”和“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求過《正確的廢話》。

此後,隨着社交網絡的流行,發佈“心靈雞湯”貼文成爲了在短時間內,以低成本獲得大量關注的商業營銷手段,隨之誕生了許多虛假的名人名言。

《端傳媒》報導,例如 2014 年著名作家賈西亞·馬奎斯去世時,社交網絡上就曾流傳一封“雞湯體”的所謂《告別信》稱,“我會少睡覺,多思考。因爲我知道,每當我們閉上一分鐘眼睛,我 們也就同時失去了 60 秒”。這段毫無意義的話頂着馬奎斯的名字傳遍了社交網絡,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但事後證實是墨西哥藝人韋爾奇所寫。

而最近網絡上流傳的那篇 Facebook 創辦人扎克伯格“由我自己回答爲何娶醜妻”?提到:有些女生眼裡只看見別人的醜,卻沒看見別人的美。這樣的話,幸福真的只會遠離你,只會與你無緣。因爲, 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這也根本不是扎克伯格寫的,內容一看就是一派胡言。

臺灣《三立新聞網》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雞湯文”的發展認爲,近年來,“13 億人都震驚了”以及“馬雲的(僞)經典語錄”、“扎克伯格:由我自己來回答爲何娶醜妻”,報導準確新聞資訊的傳統媒體,其網絡流量,都已經被內容農場的這類文章給搶走。

一旦網絡上的閱讀習慣,都被這些假的心靈雞湯、能量水治百病、吃檸檬治療癌症的僞科學、內容農場給搶走了,媒體爲了存活,會怎麼辦呢?於是,有許多媒體圈的報導就越來越沉淪、你也就越來越難看見有價值的文章,惡性循環、冤冤相報;驀然回首,才發現一切都回不去了。

其實,這些名人也都表達過他們自己對《心靈雞湯》的看法。

受過完整西方教育的王思聰很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的“國民老公”王思聰,曾經毫不諱言地說:“現在的大學生都太蠢了,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知道起鬨,被心靈雞湯騙、被人生導師騙,真着急啊。”他就對一切蠢笨毫無耐心,對需要動腦子的事兒則興致勃勃,還落了個外號叫“愛解釋的王老師”。

網絡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類型的“白巖鬆體”心靈雞湯。對此,央視主持人白巖鬆自己調侃道,“我以前覺得叫白巖鬆的人在全國可能很少,這些年我覺得叫白巖鬆的人一定非常多,因爲有很多白巖鬆說的那些話說得真好。”

白巖鬆也曾在上海交通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當下中國最需要“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行)。他當時在現場也迴應了“巖鬆體”的心靈雞湯,稱“我沒有開微信,我也沒有上微博。足夠有價值的內容一定會繞着彎來到我面前。到了我這個年齡我已經不需要心靈雞湯了。”

創新工場 CEO 李開復的微博常出智語,爲“迷途羔羊們”指點迷津,諸如“你可以經常失敗,但是唯有在放棄的時候,你才成爲失敗者”、“給創業者建議”之類,但是面對正能量的言論也隨之而來的引發許多爭議。

前年在接受《南都週刊》專訪時,用他一貫的“雞湯式”語言爲自己闢謠,“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說偶像崇拜等於導師,等於心靈雞湯等於成功學,我認爲這是一個過分的簡化,成功學就是找到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去學任何的‘學’ ”。

彭尼庫克認爲他們今年的研究結果帶來的最大啓示,是教給大家一個快速分辨周圍人羣的新方法。不過,《華盛頓郵報》認爲,也不是所有認爲廢話“富有深意”的人都蠢,有可能他們只是沒意識到自己之所以看不懂那些句子,是因爲那句子本身就沒什麼好理解的。

在中國這個極其高大壓力下的社會,很多人們連求生活都是極爲不易的,不反對在人生低潮時偶爾看看《心靈雞湯》這類文章,但是你也要告訴自己,更多時候,這是“多餘的廢話”。

所以下次你要在朋友圈或是社交網絡上炫耀自己的小聰明,千萬別再用分享“心靈雞湯”的虛假勵志學來矇騙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