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解讀:對標美國硅谷

中心工作室出品

日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下簡稱《規劃》),提出對標美國硅谷波士頓地區,沿廣州深圳的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複合型要道,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區域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中國“硅谷”,形成全國創新發展的重要一極,爲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擁有怎樣的基礎條件,其空間規劃如何,又將通過哪些舉措,實現“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貫穿”的目標?廣州、深圳、東莞三地,如何依託現有優勢,資源互補,引領珠三角參與全球競爭?本報將一連四日推出專題報道,詳細解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粵宣

在今年召開的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戰略部署。編制《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是落實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的具體行動,同時也是順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近日,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科技廳等牽頭單位,對《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依託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環高速東段、穗莞深城際佛莞城際等複合型的交通通道,廣州、深圳、東莞三市將連成一個長180公里的“創新經濟帶”。《規劃》凝聚穗莞深發展共識,提出“一廊十核多節點”空間佈局,通過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創新平臺打造、人居環境提升等舉措,構建共享、開放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基礎條件:穗莞深人均GDP超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標準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穗、莞、深創新發展基礎雄厚,特別是企業創新優勢突出。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郭壯獅引用一組數據指,三市以佔全國0.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的GDP;人均GDP?13.7萬元,超2萬美元,超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標準。

“在創新經濟方面,穗、莞、深聚集了廣東六成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分佈着一批全球知名、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和潛力巨大的‘瞪羚企業’,如華爲、中興、騰訊、比亞迪、華大基因、OPPO、大疆創新、廣汽集團、廣藥集團、金髮科技等,多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也紮根於此。從科研機構來看,三市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2所和建設學科18個,2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6家國家工程中心,集中佈局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東莞散裂中子源、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深圳國家基因庫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些都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打造提供了基礎條件。”

郭壯獅表示,縱觀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經驗,全球創新要素呈現向一些經濟條件、產業基礎、人居環境較好區域集聚的趨勢,且依託交通要道呈“廊帶”形式分佈,如美國硅谷、波士頓地區就是這樣的區域,《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具有可借鑑的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經驗。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優質的人居環境最具吸引力。郭壯獅介紹,“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範圍內及周邊的交通設施、城鄉環境、公共服務等,也將逐步提升。

“比如,三地的空間聯繫將更加緊密。我們正在構建‘三網兩樞紐綜合交通體系’,力爭實現走廊內十大核心創新平臺‘10分鐘進入高快速網,45分鐘到達三市中心城區,60分鐘通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目標。”

又如創新走廊內人居環境的改善。“我們要以國際標準配置創新社區,創造無處不在的學習交流機會,提供數量充足的公園、休閒遊憩小廣場、創意咖啡館等公共開放空間;提供觸手可及的高品質服務,配備雙語學校等高水平國際化教育培訓設施。這些高標準的空間場所將吸引全球人才到這裡工作生活。”?郭壯獅表示。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三步走”

第一步

到2020年科技產業創新能力領先全國

第二步

到2030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第三步

到2050年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大數據綜合分析 定出“一廊十核多節點”格局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空間範圍爲:沿廣深軸線區域,北起廣佛交界處,經廣州主城區、東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區,南至深圳大鵬新區,沿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環高速東段、穗莞深城際、廣九鐵路等複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創新要素集聚區域,長度約180公里。

郭壯獅介紹,《規劃》使用大數據手段,在對相關區塊進行綜合分析後,根據創新要素空間聚集的動力機制,提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一廊十核多節點”的空間格局。

“一廊”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依託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環高速東段、穗莞深城際、佛莞城際等複合型的交通通道,集中穗莞深創新資源,三市連成一個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建設成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

“十核”指的是走廊範圍內創新能力和潛力最強的十個區域。這十個區域由省一級統籌指導,根據目前發展狀況分爲三類推進:一是加快發展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創新城、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圳阪雪崗科技城、東莞松山湖;二是着力提升廣州科學城、深圳高新區的創新能級;三是積極謀劃廣州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深圳國際生物谷、深圳空港新城、東莞濱海灣新區等產業佈局。

“多節點”指具有一定創新基礎,發揮示範效應,推動區域發展的創新節點。這些節點主要以地方政府爲主體加以推進。根據其發展特色,同樣分成三類加以推進:一是廣州國際生物島園區、深圳-鳳凰文旅科技小鎮、東莞中子科學城等發展成爲創新研發型節點;二是廣州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黃埔·雲埔片區、東莞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等發展成爲創新制造型節點;三是廣州白鵝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東莞水鄉新城等發展成爲創新服務型節點。

協同創新 形成互補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的一大突破,是明確了廣州、深圳、東莞的科技創新產業定位,提出建立跨區域的科技協同創新機制,凝聚了穗莞深發展共識,三地創新產業走向互補和合作。

郭壯獅認爲,三地創新活動各有特點、形成互補。例如廣州高校、科研機構密佈,科技基礎研究能力強,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集中、產業創新能力強,東莞具有一批製造業企業、產業轉化能力強,如果能充分發揮多種元素聚合疊加,必將在中國乃至全球再造一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經濟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