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普篩吵不停 醫點關鍵:有什麼好爭的

圖爲旅客21日從上海搭機抵達桃園機場,在入境排隊查驗健康聲明書。(範揚光攝)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蔓延,而臺灣疫情穩定,近日卻爲了是否要進行普篩鬧得沸沸揚揚。對此,兒童急診科醫師宗學提到,討論是否要普篩的人馬大致分爲5類,但沒普篩的防疫成效就是比執行普篩的國家好,到底有什麼好爭辯的?

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上提到,這幾天普篩的議題再度成爲討論焦點,各方人馬混戰堪稱疫情爆發以來之最,但這當中分爲5派人馬,實證醫學派、研究論文派、情感需求派、政治目的派以及經濟利益派。

謝宗學認爲,實證醫學派就是指揮中心爲首,以科學數據執行任務,研究論文則是公衛研究爲主,認爲從萬人血清檢測中可獲得有意義的研究結果,另外,政治目的派則希望藉由普篩證明執政黨防疫不利,而經濟利益派疑似預先囤積大量篩檢試劑,等待普篩政策出線

謝宗學直言,已經不想說明覆雜的理論,「我只想要問,以臺灣目前的防疫績效,不普篩前提下,我們有比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差嗎?實行普篩的國家防疫績效有我們好嗎?」。

最後,謝宗學說,臺灣不普篩的防疫成效就是比執行普篩的國家好,到底還有什麼好爭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