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烏像驚喜包 魚卵大小難預料

整個呈深褐色、俗稱「血子」的烏魚子,大多會在野生烏髮現。(張毓翎攝)

市面上的烏魚一般分爲魚塭養殖海捕野生,每年冬至前後10天,是烏魚洄游到臺灣西南海域季節嘉縣烏魚大盤商金國每逢產季全家總動員在家門前烏魚子;「野生烏像驚喜包!」張金國女兒說,每次收購野生烏,雌雄比例大不同,即使外觀一樣的雌烏,烏魚子的大小、顏色也可能不同,她笑說,剖開那瞬間,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逢烏魚產季時,張金國凌晨就到各漁港,收購野生烏魚,再趕回嘉義「殺魚取卵」,拿到東石魚市場賣,即使魚市場週一休市,仍照常設攤販售,而他3個在外地工作的女兒,一到假日就返鄉幫忙家裡處理烏魚、製作和包裝。

嘉義沿海近日低溫風大,不過他們仍架起數臺電風扇強力吹拂,將烏魚子快速風乾;張金國女兒說,每片溼烏魚子,大約要10至15天才能完全曬乾,而有些消費者喜歡買野生烏魚子,也有人偏好養殖的,因此父親除了收購野生烏魚,也跟養殖戶進養殖烏魚。

她說,在曬這兩種烏魚子的時候,同批養殖烏大小和色澤都很均勻;可是若同一批野生烏,每片外觀都略有差異,從橘黃到紅褐色都有,且像整個呈深褐色、俗稱「血子」的烏魚子,大多會在野生烏髮現。由於每條烏魚買進的價格差不多,無不希望魚卵愈大愈好;剖出來的卵若太小心情就瞬間從驚喜盪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