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孩子要打工讀職高:中考或是更殘酷的"一考定終生"

篇文章耳朵想先跟大家分享3個孩子不同的人生故事

01

第一個故事,是知乎一位匿名用戶的自述。

2002年,她15歲,剛初中畢業,決意輟學。

一心想着,反正遲早都要工作,不如早點掙錢。

於是那年9月,當同齡人都走進高中,她一頭扎進了社會

因爲年紀太小,連廠子都進不了,只能去小賣部打工。

一個月,300塊錢。

幹了半年,她轉去網吧當收銀,每月500塊。

在這裡,她自學打字、上網、泡論壇。

藉着電腦,看過繁華世界,她有了第一個人生目標:去大城市。

2003年,17歲的她隻身一人來到廣州。

可無親無故、無本事傍身,花了一個月時間面試,才找到一家餐廳當服務員

整整4年,她從端茶倒水到領班再到樓面部長,也算是努力攀升。

職位再高,也只有1800一個月。

她咬咬牙辭職,投奔了前同事,進了夜總會

夜總會的“亂”,她不是不知道。

可在那裡當服務員一晚上就有100塊小費,生意好時還有200。

對她而言,已是極大的誘惑。

她幾乎從不休息,每月兢兢業業,能掙4000塊。

圖片來源網絡

手頭寬裕後,她報了個電腦培訓班,學會了最基本的辦公軟件

因爲不想一輩子被貼上“夜總會”的標籤,索性辭職,去寫字樓碰碰運氣。

可畢竟學歷有限,即便偷偷把簡歷改成了“高中”,應聘到的,也都只是小公司裡的小職位,隨時岌岌可危。

在某人力資源公司當文員,才幾個月,就慘被裁員;

在某集團分公司做前臺,苦幹了兩年多,結果分公司被撤銷,她也失業;

之後又去了某技術公司,可兩年光陰搭進去,公司績效越來越差,部門形同虛設。

輾轉這麼多年,她始終沒能求得一份安穩的工作。

工資最高時,也沒超過4000。

好在這些年,她自知條件不好,比誰都拼命。

研究公文寫作,學Excel函數,還花了3年時間看書、考試,拿到了自考大專文憑

有了學歷,她才終於得到了更多面試機會。

2015年,她進入某互聯網公司當人事,靠着一步步學習、成長,從月薪6000,幹到瞭如今年收入20萬。

圖源知乎截圖

從2002年到2021年,從15歲到34歲,一個初中輟學的女孩,花了整整19年的時間,纔將自己從月入300的打工妹,變成了年入20萬的白領。

勵志是吧?

但這其中的酸楚和拼命,旁人實難體會。

圖源知乎截圖

02

第二個故事,也來源於知乎,是一個名叫@丸子 的姑娘。

2011年,她初中讀完後因爲成績不好,進了職高

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

職高不比普通高中,能考進大學的只在少數。

而且所謂的服裝專業,學歷作用也不大,她畢業後,還是隻能去車間裡做剪線頭的工人。

圖片來源:知乎@丸子

流水線的工作,日復一日,沒有正規的制度,經常加班加點。

而且小廠門檻低,身邊的工友,要麼是像她一樣的職高畢業生,要麼是上了歲數的阿姨。

那一年,她才17歲,有一萬個不甘心。

可擺在她面前的選擇,並不多。

或是回家種地,或是去美容院做學徒。

但不論哪條路,都一眼能望得見頭。

幸而在職高時,她上過PS課,學過設計課程。

找了家網店店鋪,幫着拍拍照,發佈一些產品。

@丸子 當時拍的照

2012年,憑藉僅有的文憑和學習積累,她找到一家小公司,做美工。

那時,她連網頁設計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補課,還找了些相關兼職,從摳圖到設計,一點點學。

花了7個月,才做出第一份作品。

但之後,是更多的辛酸。

這行人才多,競爭壓力極大,她常常熬到凌晨,心跳都越來越快,從120斤瘦到了80斤皮包骨

即便如此拼命,還是受盡白眼。

一次,向某企業提交簡歷時,面試負責人直接說:

“本科以下學歷就不要遞上來了,我們不收。”

第二次,好不容易通過面試,HR告訴她:

“我們公司對學歷的要求是很高的,你文化程度不高,不過我們主管看你能力不錯,希望你好好努力。”

可當她真正入職才發現,HR口裡的“文化程度不高”,不過只是安慰。

實際上,她是公司裡學歷最低的。

從那開始,她每天早上6點起牀花一個半小時學英語,上下班路上2個小時都在地鐵上看書。

晚上回家、週六週日,也都是在補課。

邊工作邊自學,花了好幾年,終於自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本科。

@丸子 的准考證

曾經以爲直接工作就可以省掉的讀書之路,又在步入社會後,以更艱辛的方式繞了回來。

有了文憑,有了經驗,她終於入職了一家很大的軟件公司。

還爲某知名企業設計內部app,得到認可。

從2011年到2021年,這個曾經的廠妹用了10年時間,才一步步將自己的人生改寫。

她終於可以笑着說:

“感謝當初的自己,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圖源知乎截圖

03

最後一個故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是一個叫姚婷的女孩。

她出生在湖南益陽,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沒有什麼背景。

讀初中時,她成績並不拔尖,中考成績只有2A4B,在當時來說,處於中等水平。

考上的高中,也不算什麼名校。

來自普通家庭,讀着普通高中,看上去平平無奇。

命運的改寫,就是從這時候開始。

在高中,姚婷對自己很有規劃,十分自律,3年後順利考上名牌大學

又繼續在大學裡潛心學習,並借各種課外活動提升自己:

參加辯論隊、中英文演講、物聯網大賽......

好的環境,飛快塑造着一個人。

姚婷成功直博,研究課題、參加學術會議、出國學習......

而她之所以如今廣受關注,是因爲去年博士畢業後,她入選了華爲“天才少年”。

年薪,156萬。

當姚婷的新聞上了熱搜後,有網友評論說:

“我剛剛死乞白賴纔跟老闆談下了5000的薪資,沒想到人家一出校門就有人上趕着給150萬的年薪,這實在太扎心。

你奮鬥一輩子都未必能達到的終點,卻只是人家邁出校門的起點。”

04

3個孩子,3種不同的人生軌跡。

耳朵之所以分享她們的故事,是因爲,又快到一年的中考季。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孩子按部就班上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再通過中考、高考,進入大學。

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又十分簡單。

在他們眼裡,高考纔是躍龍門,中考只是決定了“高中去哪兒讀”而已。

可實際上,這背後有個長久以來被忽略的事實

有一半的孩子,根本等不到高考決定命運,而是在中考那一刻,就已然走向了人生的殊途

你以爲像姚婷那樣順利讀高中、進大學,是絕大多數孩子的未來?

其實,初中畢業即輟學、職高畢業即打工的孩子,根本不在少數。

耳朵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的數據,列出了一張表(爲了方便閱讀,數據已四捨五入)。

可以清晰地看出,早從1990年開始到現在,普高佔比一直只有60%左右。

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

分流的局面,從今年開始,只會愈演愈烈。

在多地最新的中考政策中,原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技校6:4的錄取比例,調整成了5:5。

這就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將無緣高中,只能去上職高、技校。

更嚴酷的是,按如今的政策,很多地方中考失利,是不允許復讀的。

因爲初中是義務教育,復讀只會擠佔義務教育資源。

比起高考,這纔是更殘酷的“一考定終生”。

寶雞市早在2年前就發佈的“中考復讀禁令”

再者,過去花點錢擇校或者上民辦高中的路,也在漸漸被堵死。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地方已經發佈政策,嚴禁普通高中以任何理由招收“借讀生”“擇校生”。

另一方面,也不允許分數不夠的學生上民辦高中。

去年9月,湖南懷化就清退了近800個民辦高中的高一新生,將他們強制分流到職高。

總有人說,踏進高中,就等於半隻腳踏進了大學。

可一旦中考失利,

便如去年中考結束的時候,有位老師感慨:

5000名考生走出中考考場,一個月後,1500名學生考入重點高中,1000名學生考入普通高中,剩下的走入職高技校,或者流入社會。

僅僅15歲的孩子,懵懂無知的年齡,人生的第一次分水嶺出現了。

05

當然,耳朵絕不是“一刀切”地斷定,不讀書就沒出路,被分流就沒未來。

知乎兩個作者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這個時代,始終在獎勵拼搏的人。

只要你足夠努力,依然有機會改變命運

可也千萬別忘了,翻開她們逆襲的人生,過往的每一頁都寫滿了酸楚。

從微不足道的打工妹、廠妹,一步步挪近,一點點耕耘。

見的是底層勞動者的掙扎,受的是大環境下對低學歷者的歧視,每一天都像走在刀尖上,生怕被人取代。

但反觀姚婷,一畢業就拿下高薪,實在叫人羨慕。

誠然,讀書也是條不容易的路。

可年紀輕輕出來闖社會的苦,和十年寒窗的苦,哪一個才叫真正的苦?

況且這背後,其實也有幸存者偏差的存在。

常聽人說:

誰初中畢業做地產銷售,月入2萬;

誰職高出身做生意,買了套房;

某個大老闆就沒什麼文化,還不是僱了一批研究生給他打工。

藉着這些牛人事蹟,宣揚“讀書無用論”。

可他們嘗過了多少艱辛,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而更多被分流的孩子,在你根本看不見的地方,默默走向流水線、服務崗,不僅工作強度更大,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反而更差。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讀書依然是這個時代最快的躍遷通道,這是事實。

雖說職業無貴賤,但卻有優劣,這也是事實。

06

2021年的中考在即,藉着這篇文章,我想嚴肅地提醒所有孩子:

如果你覺得考不上高中也無所謂,那就要做好心理準備。

未來的路,你將需要付出比旁人多十倍、百倍的艱辛。

在廉價勞動力的崗位上,你要機械地重複高強度的工作,可能賺不到幾個錢,還落下一身的職業病,並且,灰頭土臉,不受尊重;

在學風遠不比普高的職業學校裡,你要習慣同學們對學習的冷淡,對未來的迷茫,甚至抽菸打架的不良風氣;

在進入社會後,你還要接受不可避免的有色眼鏡,面試的人事經理,也許看都不看你的簡歷就拒絕了你,找工作處處受氣......

想要在這些境遇下脫穎而出、出人頭地,可比當初在中考的考場上多考個幾十分,難得多。

更重要的是,你會終於意識到,高學歷真的意味着更高的收入。

於是,像那些早早在社會裡摸爬滾打的人一樣,總想着要再自考一個學歷。

這才發現,曾經偷過的懶,日後終將加倍奉還。

15歲,誰的前途都是未卜的。

不拼一拼,怎麼知道自己這輩子沒有更精彩的可能。

你是願意餐風沐雨,苦哈哈和時間賽跑,掙一分一分的血汗錢。

還是願意坐在高檔寫字樓裡,喝着咖啡,吹着空調,賺更輕鬆的腦力錢?

一次考試,也許拉開的就是整個人生的差距。

其間抉擇,全在你自己。

資料來源:

南方週末》:被分流的“高中生”:1:1普職比趨嚴,學籍灰色空間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