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螺螄粉也得有是非

(圖/取自臺灣基進李宗霖臉書)

最近臺灣進入螺螄粉之亂,還跟導彈扯上關係。臺灣基進開記者會,痛罵一款螺螄粉產品的包裝。包裝上寫「你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臺灣基進罵的,當然是「中國人」這三個字。藍綠立刻進入罵戰模式。藍營當然罵綠營玻璃心。

可是劇情立刻急轉直下。社會馬上發現,這款螺螄粉,根本不是合法進口的。因爲臺灣從來沒有核準,任何大陸制的粉條類,或是麪條類食品進口臺灣。於是,這款螺螄粉只能立刻下架。

一包螺螄粉,在政治上,出現兩個元素。原本臺獨想攻擊的,是包裝上印的宣傳,讓臺獨玻璃心,很不滿。結果發現,螺螄粉根本是走私進來的。藍營就說你只因爲文字,這麼怕一包螺螄粉?就因爲意識形態,要去傷害老百姓的生活?綠營說,問題不是文字,而是走私。你這螺螄粉是走私的,不用下架嗎?

其實,事情的本質,確實是意識形態,也跟意識形態無關。如果不是因爲「中國人」這3個字,臺灣基進不會開記者會痛罵。而如果不是成爲標靶,也沒有人會發現這螺螄粉原來是走私的。而且有這麼多人喜歡吃螺螄粉。

但是臺灣社會,有因爲事實揭露了,就平息紛爭嗎?沒有。愛恨早已經與真相無關,只跟立場有關。只要結成陣營,就形成勢力。剩下的,只有輸贏。是對手,那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有聲量,就是王者。所以,必須不擇手段贏,講什麼,都被鼓掌。所以,事實根本不重要。

「你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這個包裝是它本來在大陸的包裝。文字,也帶着土味情話的親切感。可是這種行銷的事情,在臺灣,立刻就上升爲政治事件。

螺螄粉進口到臺灣,爲什麼要走私?是因爲臺灣,壓根不允許大陸任何粉條類,甚至麪條類食品進口到臺灣。

爲什麼不管哪個黨執政,都不準進口呢?因爲說,臺灣只是一個2300萬人的市場。大陸產品一進來,可能臺灣產業就垮了。說要保護本地產業,只能全面禁止進口。可是,爲什麼臺灣就願意讓韓國泡麪跟日本泡麪進口?爲什麼不在乎它們打擊本地的業者?當然,禁止進口,除了保護本地產業,更還有其他理由,比如污名化大陸產品。

長期以來,兩岸貿易,臺灣很多產業是受到保護的。保護的方式,是直接禁止大陸產品進口臺灣。但臺灣產品卻可以出口大陸。這就讓臺灣本地產業,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也可以看出,大陸跟臺灣簽定的ECFA,對臺灣種產業,是讓利很多的。

之前鬧出臺灣鳳梨酥出口大陸,要登記申請。綠營各種罵大陸,如何歧視臺灣廠商。但其實大陸對本地食安管理,越來越嚴格。當然不能本地嚴,進口鬆。其實臺灣單方面管制大陸進口的東西,纔多,才普遍。

但我憂心的是,要下架民進黨容易,但臺灣能有是非嗎?下架民進黨之後,臺灣的路線真的會改變嗎?還是換湯不換藥呢?所以,一包螺螄粉,也得有是非。要記得,這包螺螄粉,藍綠都長期禁了它。(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