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的未來 誰在緊握命運的咽喉?

文/天地會珠海分舵

過去一提互聯網,大部分人指的就是瀏覽器網頁當時就代表了互聯網,就是平臺,而不是PC操作系統。人們給網頁創造的服務遠多於爲Window或者MacOS。

桌面互聯 -> 移動互聯:OS緊握命運咽喉

隨着瀏覽器之爭硝煙慢慢平息,瀏覽器逐漸成爲了一箇中立的平臺。瀏覽器技術開始發生轉變,從而讓如Google Map這些新事物得以誕生。但隨着移動互聯的出現,最終瀏覽器提供商並不能再造輝煌,它們也沒有能夠打造出一個嶄新的交互模式出來。在PC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桌面互聯都是通過大量的頁面和URL堆積而成的。雖然今天的桌面互聯的呈現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所有的變化還是發生在瀏覽器這個框架裡面的。

這在移動平臺上面就截然不同了 -- 操作系統自身就是互聯服務平臺,其所提供的互聯服務遠比瀏覽器要多得多,且這些平臺都不是中立的。

其中消息服務就是第一個(僅僅只是第一個而已)例子 。如本人之前的文章所言,推送提醒,主屏幕應用,以及方便的通訊錄和相冊的訪問,這都意味着應用上一個甚至多個新的消息服務是非常簡便的事情,而這在桌面互聯上面是很難應用起來的。這並非僅僅是因爲你在移動平臺上運行的是App而在桌面上運行的是網頁,還主要是因爲App可以調用到平臺上的特定的系統API,而瀏覽器對此卻是無能爲力的。所以說智能手機自身就是一個社交消息平臺,一旦你把社交App接入到這些平臺,這些平臺就能爲你提供消息服務。這就好比Facebook的應用接入到Facebook這個平臺一樣,又或者說是像Facebook公司希望大家圍繞其新的Messager開發應用並進行接入一樣。

但是所有提供這些服務的API層都是被這些移動平臺供應商牢牢的控制在手上的,此外它們還不斷的對其作出改變。我們現在已經是後網景及後網頁排名時代,但我們卻把網頁這個一體化的交叉訪問模型(intersection model)給置之腦後了,同時也缺乏一個接近統一的方式來進行網頁訪問,我們有着各種不同的新的訪問方式,但沒有一個堪稱穩定。

蘋果谷歌不停的在其移動平臺上做出不同的決定,不斷的開啓和關閉不同的選項功能,不斷的創建和移除不同的機會。其實它們並非唯一,Windows 和 Mac桌面應用也嚐嚐會碰到這種情況(根據Offifce的競爭對手所言)。但是桌面移動(基於瀏覽器的服務和應用)倒不會碰到這種情況,因爲用戶用到大部分的功能和進行的活動都是發生在瀏覽器上面而已,根本不會觸及到OS層面,而不同的瀏覽器又不會進行這種改動(估計原因之一是因爲如果某個瀏覽器這樣做了,用戶可以很方便就切換到其他瀏覽器應用上去)。

其中一個關鍵的不同就是,網景和IE瀏覽器不會根據你訪問的網站不同而提供不同的呈現方式(雖然你也許可以通過工具欄的功能做到這一點),它們也不會改變獲取和留存用戶的方式。蘋果核谷歌經常有意無意的這樣子做,這都是繼承自它們各自的操作系統的基因。它們提供的一些改動可能是簡單的改進,且往往是協作性的(能讓廣大用戶受惠的),比如深度鏈接的出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並非所有的改動都是如此(公平且讓大家受惠)的。

因此,無論是在這個夏天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還是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我們都能看到蘋果和谷歌在嘗試圍繞它們的移動設備的主屏幕打造出各自的東西。比如主屏幕左滑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功能,而這些功能都是完全控制在這些平臺的擁有者手上的。越來越多的這些功能都提供了基礎人工智能功能,以便從不同的角度監控用戶的操作方式並以此爲用戶提供不同的有用的功能。但廣義地說,別忘記了這些都是掌握在蘋果和安卓的手上的,其他開發商如果想在主屏幕上面得到顯示的話,那就要看谷歌和蘋果的心情了(此外你還必須要實現了蘋果和谷歌要求的檢索API)。

下一代運行時服務

此外,蘋果和谷歌的下一步動作就是要把App所提供的內容從應用中剝離出來,以打造出新的使用模式。如蘋果的3D觸控技術就通過主界面App上的這些動態菜單將應用的內容和主屏幕進行分離。那麼主屏幕是否就成爲了這些應用的主界面了呢?它們提供的內容是否直接推送顯示就完了呢(這樣用戶還需要經常打開我的應用,應用內廣告還有人看嗎)?當然這些功能在安卓上都沒有支持,這樣的話跨平臺應用的夢想也就更加越飄越遠了。

同樣,谷歌的Now on Tab功能能夠讓用戶從各種正在使用的應用跳出來,並根據情景跳到谷歌自己的搜索和推薦上面去。這裡存在的一個進退兩難的情況就是,當你實現了谷歌的API來支持App索引和深度鏈接的時候,你同時也讓谷歌很方便的在簡短的通知之後,將正在使用你的應用的用戶引到了它們自己的服務上去(下面的例子就演示了谷歌的Now on Tab是如何將用戶從音頻分享應用Soundcloud“無意的”引到了它們自家的Youtube上面去的)。

當然,這也就是爲什麼谷歌一開始就買下安卓的原因了- 谷歌就是懼怕當年的微軟會壟斷整個移動操作系統並將自己關在門外。這裡很明顯的夢魘就是圍繞着應用預裝等產生的,蘋果地圖的功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大家都知道蘋果地圖並不算一個很好的產品,但是因爲是在蘋果產品上預裝的,用戶最終本着“夠用就好”的默認想法就會繼續使用它,所以iOS上使用蘋果地圖的用戶比使用谷歌地圖的用戶多2-3倍。但是這裡更深層問題並不僅僅是將搜索功能從網頁中分離出來放到app上面,而是將搜索和發現功能從app中剝離出來放進了操作系統層級上面去了。當然,谷歌也有在其安卓主屏幕上提供了一個網頁搜索輸入框,當這更多是因爲想要提供一個基本的功能而已。

所以這裡的問題不是說你要在你的屏幕的什麼位置上放置什麼樣的輸入框,而是你跟你的朋友溝通的方式,發現新服務的方式,以及你決定如何消費的方式。

這也是爲什麼Facebook一直嘗試在操作系統上加上自己的一層的原因了(同樣也是爲什麼亞馬遜生產自己的手機的原因)。我想到的一個搞笑的情景就是,每次當Facebook在其F8大會(3月份)上高呼“智能手機上的交互就應該是這樣的!”, 幾個星期之後,蘋果和谷歌(它們的開發者大會在5月份)就會站出來說“小子,不好意思,但我們剛改了...“。無論你的Facebook的功能怎麼改,你依賴的還是人家的操作系統。但是如果Facebook真的能夠通過其Messenger在它的在線ID(這是蘋果和谷歌所缺乏的)平臺和消息推送以及用戶黏合上形成閉環,那它還是能夠最終加上自己的那一層的。

事實上,這裡可以看到我們其實是在嘗試找出下一代運行時服務(run-time)。我們以前有網頁,後來我們有了app,而下一個呢?推送?Siri/Now?消息服務?其他?但這些都沒有將搜索、發現和購買作爲這個框架的基礎的一部分 - 這些今後必然都會提供。相反,在Facebook桌面平臺上,這些功能都是一開始就提供了的。我相信在移動平臺上的下一代運行時服務也必然會如此。(本文來自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著名分析師Benedict Evans個人博客文章《Mobile is not a neutral platform》)

天地會珠海分舵,個人微信微信(zhubaitian1),公衆號:techgogogo或個人博客http://techgogogo.com

注:本文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站科技立場

易語中的》爲本站科技旗下重點打造的專欄作者平臺,歡迎投稿!投稿通道:tougao@service.nete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