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國民黨的新街頭政治

今年8月28日將舉辦首次公投,反萊豬等案來勢洶洶,考試院研擬修正《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範公務人員不得在上班時間及辦公場所推動公投案。圖爲「反萊豬、拚公投」雙公投連署攤位。(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在臺灣民主過程中,從早期的黨外民進黨,在對抗威權體制時常常有議會路線街頭路線之爭,也就是透過犀利嚴謹的議會問政政策辯論爭取民衆支持,或是利用社會議題結盟其他團體動員羣衆進行街頭示威甚至抗爭。即便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再度失去政權,也經常運用街頭路線主導議題和積累政治資本。甚至將街頭帶入議會,進行強力杯葛、掩護太陽花運動佔領國會。而在議會路線方面也培養出不少口才便給、言詞犀利的政治新秀。甚至有不少上得了議會廟堂,下得了羣衆現場的政治巨星

反觀有長久執政經驗的國民黨內雖然有不少優秀的官僚人才專家學者,但是能夠在國會辯論、帶動議題或是在街頭激發羣衆熱情者寥寥可數。除了2018年的韓流帶動一陣風潮外,失去政權後的國民黨始終給人一種奄奄一息的印象。固然有受到執政黨的打壓追殺、資源盡失的原因外,缺乏政治人才與找不到戰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議會裡,雖然有豬下水大戰的激情演出,甚至吸引國外媒體報導,但是缺乏宣傳管道與整體作戰的能力,反而收到反效果,給人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在街頭上,雖然與勞工團體秋鬥結合,但是訴求過雜且缺乏「公民團體」的聲援,在氣勢上也比不上當年民進黨反萊牛、反萊豬的陣仗。正當黨中央一籌莫展、支持者徒呼負負時,一些少壯派一步一腳印地推動罷免和公投連署,正爲反對陣營找出一條生路甚至是新的政治監督模式

這種模式或許可以稱做「新街頭政治」,這種新街頭政治不同於過去臺灣所謂的街頭路線,沒有動輒上萬人的示威遊行,更不會有警民衝撞的場面。無須動員,也沒有太多的鎂光燈,只是在一些菜市場街口人潮聚集的地方,一個大聲公,一張寫字檯,就可以進行宣傳理念,徵集連署,於是開啓了新的政治運動。這樣的方式其實頗類似古代希臘雅典的廣場政治,透過現場的人羣互動甚至辯論,爭取認同,發揮影響力。這樣的拙樸簡單的方式不但凝聚出人民的力量,讓執政者產生畏懼,也讓臺灣民主政治產生微妙的變化

罷免對象的選擇以及公投題目的擬定可以由政黨主導也可以由基層自發,連署的過程不是隻有單向的、組織性的動員,這其中有不少面對面說服、交流的過程,所以這樣的政治運動是最接地氣、最草根民主運動國家機器、媒體、財團的影響有限,當他們試圖打壓、操縱都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反彈。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雖然賦予立法院倒閣權,但倒閣也伴隨立法院解散,可是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的畸形現象,倒閣意義不大,更何況立法委員又要面對改選的風險,所以實務上從未實施,未來實施的可能性也不大。立委任期4年任期雖然不長,但我國沒有期中改選的制度,無法反映民意的變化。我國對於罷免的門檻其實不低,罷免並不容易改變議會生態,但是對於民意代表言行或政策方向會產生警示的作用。公投的直接民主也可以表達較即時且強烈的民意,可以補正我國現行憲政制度的缺失,不至於人民只有在選舉日纔是主人的問題。

對政黨而言,也可以在議題設定、汲取民意、培養人才以及組織訓練上有所收穫,沒有了黨產資源、傳統派系側翼勢力的包袱,反而可以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慎選議題與對象,儘量以監督糾正的角度出發,說服羣衆,相信新街頭政治可以在新威權復辟的憂慮下找到民主的新出路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