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習近平兩赴青海看村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

柳河果洛貢麻村,位於青海剛察縣縣城西北角,是一個牧民集中安置新村,許多遊牧民搬遷到這裡集中定居。

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果洛藏貢麻村,看望慰問藏族羣衆,走進藏族羣衆家中瞭解生產生活情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赴青海時,也去調研了村子——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長江源村、海東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一個是移民定居點,一個是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村。

習近平總書記對移民搬遷的關注由來已久。從在地方工作時提出讓連家船民“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到黨的十八大後強調“確保搬遷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工作思路理念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掛念:“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好”

“十年九旱,靠天吃飯”。這是易地搬遷到班彥村之前,土族貧困戶呂有金鄉親們祖祖輩輩的生活。

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羣衆,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過上好日子。”2016年8月23日,赴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班彥村。總書記叮囑當地幹部羣衆:“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好,保質保量村民們搬入新居。”

2016年底搬進新居後,呂有金辦起了釀酒家庭作坊,第一年就賺了3萬元。新村也通了天然氣,接了自來水,汽車可以開到家門口

“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羣衆跨越式發展根本途徑

黨的十八大後,易地搬遷納入“五個一批”工程,一場近千萬人的遷移開啓。如今,我國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約3.5萬個安置社區。

近幾年,青海已累計搬遷5.2萬戶農牧民,2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拔窮根”“奔富路”。

時隔近五年再赴青海考察,總書記此行調研的果洛藏貢麻村也有許多“搬遷戶”。許多村民通過遊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從低矮、寒溼的帳篷搬進了寬敞、溫馨磚房,從“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樂業

理念:“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早在閩東工作時期,習近平同志看到“茅草房戶”“連家船戶”的困難生活,就開始探索畲民下山、連家船民上岸的移民搬遷工程。

給船民在岸上建了房後回訪卻發現,有些人待不住又回了船。習近平同志貓着腰進到矮小的船艙,感動的老船民道出心裡話:“上岸後只有一個房子,那有什麼用?我們吃什麼?”

讓連家船民“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調研後,當地推出切實辦法,船民終於笑着上了岸。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易地搬遷時多次強調,“確保搬遷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0多年來,從“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理念一以貫之。

“穩得住、能致富”,關鍵在於就業。總書記強調,樂業才能安居。“房子好了沒收入,也是住不下去的。”在易地搬遷扶貧工作中,加強產業配套和就業安置,成爲一大着力點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2020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養業發展,繼續堅持扶貧小額信貸,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情懷:“共產黨就是爲老百姓謀幸福的”

對移民搬遷的持續關注,映射出矢志不渝的爲民情懷。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探索移民搬遷工程時講過的一番話至今讀來仍令人感慨:“古人尚且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樂民’,我們共產黨人看到羣衆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要多關心移民搬遷到異地生活的羣衆,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當地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說,“看到移民羣衆所洋溢的幸福感,我打心眼裡感到高興。”

山西大同雲州西坪鎮坊城新村搬遷戶白高山家,習近平總書記說,“共產黨就是爲老百姓謀幸福的,現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稅、不收費、不交糧,還給困難鄉親送醫送藥、建房子、教技術、找致富門路。”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更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總書記強調,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放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打大算盤、算大賬。

“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今年4月在廣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叮囑:“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

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開啓鄉村振興新篇章……在廣袤的神州大地,新的希望在人們心中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