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機場變空城!免稅店「業績掛蛋」 她領底薪苦笑:要轉職了

機場免稅店受到疫情最直接衝擊。(圖/記者文萱攝)

記者林緯平桃園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航空業是最早受到衝擊的產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表示,「2020年全球的航空客運量下滑66%」,此數字跌回1999年水平。這也直接導致機場免稅店業績慘跌,在桃園國際機場免稅店工作5年的Amy,就無奈表示「真得是見證了最黑暗的時刻」!

以爲疫情很快過去 現在還在領底薪苦撐

「機場的員工旅客還多,已經是這2年的常態」,很難想像這是從在桃機工作的Amy口中說出。過去桃園機場乃臺灣國門,客運量爲全臺之冠,也帶動免稅店的生意蓬勃。Amy表示,「過去業績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領5萬多,但隨着疫情爆發,完全沒有客人,只剩2萬底薪」。然而這情況更不是她一個人的寫照,「有很多同事還要養家,這直接對半砍的薪水,真的不夠」。

▲桃機免稅店的銷售人員,比遊客還要多。(圖/受訪者提供)

去年全球疫情爆發時,Amy與同事天真以爲「頂多影響半年而已」,但眼見多趟航班臨時取消,加上臺灣限制外國旅客入境,讓來客數大減。且由於有提供旅客「返國在提貨」的服務,很多臺灣客人都是在出國前先於免稅店消費,等到回國後再來領貨。在航班驟減下,就連臺灣人無法返國,這也爆出大筆退訂潮,讓Amy的業績大受影響。

諷刺!臺人搶出國打疫苗 業績稍微好轉

時間一晃疫情延燒近2年,臺灣於5月本土疫情爆發,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但Amy卻有些尷尬的說,「升上三級警戒後,陸續出現人潮飛往中國美國打疫苗,機場再度有人潮進入,意外讓業績小幅回升」。

她解釋, 雖然在疫情爆發後,有開放一般民衆不用通關,也可以入店消費,但「在疫情鋒頭之上,根本沒有人敢上門消費」。而這次臺人到國外搶打疫苗的狀況,Amy直言「業績明顯比三級警戒前好一點」。

▲本土疫情爆發後,機場涌現人潮要到國外打疫苗。(圖/記者任以芳攝)

在疫情爆發前,Amy最享受看到顧客在買到喜歡的東西后,所露出滿意微笑神情。但現在面對空蕩蕩的機場,大部分都僅能進行線上銷售服務,這也讓她在工作模式上有很大轉變。

「以前在機場都是在固定點銷售,有穩定客源,但現在是由我們走向客人,要尋找客源,一開始還蠻不習慣銷售方式的改變的。」Amy談到,「一開始都從身邊的親朋好友銷售,但人脈總是會有消耗完的一天,所以要開始向外尋找客源」。

還要撐多久? 疫情下工作熱情磨光

現階段,Amy只能從熟客的溫暖問候中,尋求一絲絲工作下去的動力,她不諱言表示,「有在想要不要離職,但現在景氣也很差,離職後也可能沒工作可以做」。Amy的無奈是很多市井小民縮影,因爲領有固定薪水,不被政府列在「紓困名單」中。但免稅店無疑是受疫情影響的首當其衝,在領了近2年底薪,這些銷售人員「到底還要再撐多久」,真的沒人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