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睾症」8歲未治 生育力喪失、罹睾丸癌率多40倍

▲「隱睾症」8歲還未治,生育力喪失、罹睾丸癌率多40倍。(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許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兒子的「蛋蛋問題,由於兒童提睾肌太過敏感,只要稍微受點刺激,就會縮起來,造成「蛋蛋不見了」的假象,若父母發現幼兒出現單邊或雙邊睾丸消失情況,可趁洗澡時稍做檢查,如果是正常的睾丸,遇熱便會自動「沉降」到陰囊內,反之,若怎麼摸都不見沉降,可能就是得了「隱睾症」,需要儘早就醫,透過手術,將睾丸放回陰囊內。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沈秉慶表示,隱睾症的患者黃金治療時間,落在1歲到1歲半之間,「最晚不要超過2歲」,因爲隱睾症患者隨着年紀增長,除了精子會因高溫逐漸喪失活力,導致生育能力喪失外,鼠蹊部睾丸也容易因爲碰撞受傷,發生「睾丸扭曲」,同時也可能在患側同時合併鼠蹊部疝氣

沈秉慶說,目前隱睾症的治療方法,主要以「睾丸固定術」爲主,醫師只要將睾丸放回陰囊內,再用線固定,就可以保持睾丸製造精蟲的能力,目前手術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建議發現兒子蛋蛋異常的父母儘早就醫,因爲隱睾症一旦超過8歲未治,不僅可能產生上述疾病外,罹患睾丸癌機率,更會增爲一般人的40倍,建議家長平時可在小孩洗澡時做居家檢測,以免錯過治療時機,造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