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名畫《伊莎貝拉》 藝術家:含有性密碼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伊莎貝拉》被指內藏「性密碼」,你看得出來嗎?(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名畫《伊莎貝拉》(Isabella)是英國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1829年6月8日-1896年8月13日)的作品,如今被英國藝術家認爲,裡面暗藏「性密碼」,坦白來說,就是「陰莖符號」(Phallic symbols)。

米萊是天生早慧型畫家,11歲就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就讀,成爲該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他之後與兩名好友于1848年共同成立了「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目的是爲了改變當時藝術潮流,反對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之後,偏向機械論風格主義畫家。米萊等人認爲,拉斐爾時代以前古典姿勢和優美繪畫被學院藝術派的教學方法腐化,因此將他們的畫派取名「前拉斐爾派」。

《伊莎貝拉》這幅畫作的裡有個故事,伊莎貝拉是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作家薄伽丘(Boccaccio)筆下女主角,她是富家千金,愛上家裡學徒羅倫佐(Lorenzo),她的兄弟發現此事,便把羅倫佐引誘到樹林裡殺死。伊莎貝拉找到情郎墳墓,便挖出屍體,砍下頭顱埋在一株羅勒下,但又被兄弟偷走,害伊莎貝拉悲慟而死。

就在成立「前拉斐爾派」的1848年,19歲的米萊畫下《伊莎貝拉》,在現今英國藝術家雅各比(Carol Jacobi)看來,畫面左方伸長右腿的伊莎貝拉兄弟,手裡握着的胡桃鉗動作猥褻,而白色胡桃鉗的影子,其實是勃起的陰莖,配合動作暗指他在自慰,而桌上灑落的鹽粒則是射出的精液

再來看看,這名兄弟的椅子有隻鷹,牠叼着白色的鴿子毛,代表即將發生暴力事件;而伊莎貝拉和情郎羅倫佐背後的羅勒,爲兩人的悲劇命運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