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臺灣爲什麼,逆勢加碼越南?

文╱李建興

「我們憑什麼瞧不起人家!?臺灣目前的優勢只剩下五年,再不把握,恐怕連越南、緬甸都要超過我們……!」今年5月17日,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總統就職前,解構臺灣經貿困境時說了這麼一句重話!

而三天後,正當所有人都等待總統蔡英文是否會在520就職典禮上論述「兩岸九二共識」時,沒想到她輕描淡寫,關愛的眼神轉向了東協:「我們有危機,但也有轉機……『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我們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

政府舉旗南征 東協卻頻傳風險

到了9月26日,一場在圓山飯店舉行的世界臺商大會,即使面對的是來自全球各地臺商,議題仍聚焦在東協。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還特別簡報,重申「南進到底」的意念。

而就在政府高調地唱着「南向進行曲」時,民間亦有擋不住的南進熱。

雖然,今年4月份在越南河靜省砸下99億美元的臺塑鋼廠,因一起爭端重重的污染事件,引爆了大批越南漁民抗議,儘管臺塑認賠5億美元(約150億臺幣)鉅額罰金,當地民衆的抗爭仍方興未艾。

另外,兩年前的2014年5月13日,越南民衆因不滿中國宣示南海油田主權,掀起大規模攻擊行動,共425家臺商受牽連,付出慘痛代價。

但,儘管如此,近兩年來臺商投資越南的金額與家數仍逆勢成長。2014年對越南投資總計爲5.12億美元,2015年增加爲9.40億美元,光2016上半年仍持續增加爲5.31億美元。投資件數也從2014年85件增加到去年110件,光2016年上半年也有62件。

至於擁有6億3000萬人口的東協十國,其實跟越南動盪局勢一樣,儘管經濟成長看好,政局經常不穩。2013年,臺灣籍廣大興漁船因遭到菲國公務船攻擊,差點引燃臺菲兩國的戰火。而1998年的印尼排華運動,上千名華人遭到攻擊,468名華裔婦女遭到強暴的慘案,至今仍烙印在國人心中。

近來受敬仰的泰王蒲美蓬辭世、菲律賓狂人總統杜特蒂經常喊話得罪各國政要,也讓投資環境蒙上變數。但臺商投資東協的件數,從2014年的287件,增加到2015年的298件,而今年光上半年就達314件。

爲了一解臺灣人爲何非去東協不可?《遠見》團隊先後兩次前往越南一探究竟。

這是因爲,越南佔臺灣人投資東協總額1/3(35.3%),越南臺商甚至是當地最大外商僱主,共僱用50幾萬當地勞工。越南,堪稱是臺商在東協的縮影。

臺商打死不退 513後投資不減反增

事實上,就在《遠見》記者動身前往越南的前一天,臺塑河靜鋼廠外頭,又再度集結上百名的抗議羣衆。看着當地臺商傳回的照片,張張令人怵目驚心,記者多次透過管道,試圖前進第一現場,孰料,向來敞開雙臂歡迎臺灣媒體採訪的越南官員和河靜臺商,卻瞬間噤口,肅殺之氣,不言而喻……。

於是我們轉往了兩年前「513排華事件」中,臺商受傷最慘烈的越南平陽省,聽聽當時在烽火中熬過來臺商,對於南進的見解。

10月5日,記者來到大登工業區的鋒明國際集團。在這門面新穎、設備齊全,廣達2萬多坪的廠區內,700多名越南員工正馬不停蹄地趕工,這裡每年生產700多萬個自行車坐墊,是全球最大自行車坐墊生產基地。

從這番軍容壯闊景象,足以見得這家在當地紮根17年的車墊王國,在越南有着不容撼動的地位,誰也想不到,她曾經遭逢「廠毀人亡」的變故。

當天,隨着鋒明集團董事長蔡文瑞,來到位於平陽省神浪工業區的鋒明舊廠,映入眼簾的是如同煉獄般的景象。

慘白的磁磚外牆上,沾染着當年廠區被焚燬時,抖不落的灰燼,濃濃的煙硝味,依稀嗆鼻,燒斷的鋼樑從頭頂垂下來。走進面目全非的入口大廳,赫見一隻落難的土地公神像,這在越南當地,用來保佑闔家平安的神祉,如今卻狼狽地躺在地上。難辨、焦黑的面容,似乎逢人便訴說起,兩年前工廠被攻擊擄掠的情景……。

2014年5月,因爲大陸在南海設置「海洋石油981」深海油氣田鑽井平臺,越南認爲有領海主權爭議,雙方軍艦對峙,民衆在街頭示威反中,沒料到一發不可收拾,變成大暴動,波及平陽、同奈與河靜的外資企業,當地臺商被誤認爲陸商,廠房受到破壞,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當時佔地6000坪、斥資臺幣1.2億所打造的鋒明神浪廠,更在暴動中付之一炬。大火延燒了四天,一名員工重傷、一名中國籍外包技師葬身火窟,就連蔡文瑞的三弟蔡仁賓都失聯兩天,損失超過臺幣3億。

人在臺灣的蔡文瑞,因訂不到機票,足足拖了四天才回到越南。一進入廠區,只見數百名越南員工全留在工廠等他,有人抱頭痛哭,有人忙着搶救模具,「這一幕,讓我百感交集,燒廠的是越南人,幫我的也是越南人……。」

對越南的「愛恨交織」,一度讓蔡文瑞盤旋起是否退出越南的想法,但不到一個星期,他收斂起疑慮,不僅決定不撤資,更要加碼重建、擴廠,「趕快再利用他們的人,利用他們的地,利用他們的資源趕快再賺回來。」

兵荒馬亂中,蔡文瑞緊急找到大登工業區的兩萬多坪土地,在暴動五個月後啓動生產。如今,鋒明越南產量,還超越了513前。

許多人都不解,何以蔡文瑞會「打死不退」?蔡文瑞娓娓道來,如果設一個廠要聘用1000個作業員工,越南平均月薪臺幣5500元,臺灣3萬元,一差就是5.5倍,全廠一年含年終的薪資,臺越勞工成本,一差3.18億元,「請問,你要去哪裡設廠?」

再看關稅,東協共同體正式成立,和世界各國又有優惠關稅,越南和許多國家貿易關稅是0%,而臺灣外銷就是要20%,「同樣的產品,一貴貴了兩成,請問,你向誰買?」

「這是個現實問題,你覺得臺灣何時才能突破貿易障礙?等是可以等,但,不到那天,是回不去的啊!」蔡文瑞一語道盡了諸多前進東協的臺商,在幾經利弊權衡,決定「險中求勝」的無奈。

看來,南進,可不是政府一意孤行的想法,而是許多臺商共同默契。

南進理由1〉兩岸已讀不回關係下的新友邦

「因爲東協,是臺灣目前突破困局的大補帖!」2003年受命前往越南開疆闢土的世越銀行(國泰世華與越方持股各半)總經理詹義方,13年來走訪東協各國,目前又爲國泰世華集團在越、緬、柬、寮四國督導的他,有獨到見解。

臺商圈皆認爲,民進黨執政後,儘管試圖對大陸釋出善意,但對岸「已讀不回」,預測兩貿經貿交流在未來幾年很難從冰點升溫。

反觀東協十國,隨着東協共同體成形,又與世界各國議訂各項合作協定,正是在外交上遭孤立的臺灣,不得不結交的朋友。以越南爲例,與結怨數十年宿敵──美國,關係日漸升溫。除了1994年美對越解除禁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5月22日赴越訪問,除了希望促成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成型外,也協助越南成功舉辦第17屆APEC高峰會,甚至還不排除對越武器銷售解禁。

面對越南這個國際新秀,臺灣是不容忽略的。一位國際關係專家更分析,從早期的中越邊境戰爭、近期的南海油田爭議,及民間反中的氛圍看來,臺、中、美、越之間有着微妙的關係。

一位臺商甚至指出,由於513事件,反中的越南民衆無法辨識中、臺的差異,殃及臺商,許多省份已默許臺商懸掛國旗以識別,而臺灣赴越南的簽證,更已悄悄去掉「中國」二字。

南進理由2〉島國經濟慘遭封鎖下的新出路

其實,兩岸冷戰,衝擊最大的還是長期依賴大陸,及在各大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上頻頻缺席的臺灣經濟。「很多外商都跟我說,『你們(臺灣)很多產品都比韓國好,但太貴!』差在出口的關稅太高!」臺灣貿易中心胡志明市辦事處主任唐明輝無奈地說。

正因爲臺灣無法消除貿易障礙,在東協設點,享受零關稅,外銷全世界就成爲突圍良方。

特別是,2015年12月31日「東協共同體」(ASEAN)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正式運作,自此東協十國正式拆掉關稅柵欄,貨物享有免關稅,服務、人力及技術也可以互通有無。

更值得注意的是,整合完成的東協,將呈現前所未有的爆發力。

2007年時,東協十國GDP只有1.33兆,到2014年,就達2.57兆,成爲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後勁十足的它,預估到2020年前達4.7兆美元,到了2030年,甚至將躋身爲第四大經濟體。

「以往是打『亞洲盃』,現在變成『世界盃』!只要打進東協一個國家,就擁有十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臺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理施育龍下了註解。

南進理由3〉西進產業騰籠換鳥下的新基地

其實,就算兩岸關係熱度不減,臺商也避免不了由西(進)轉南(進)的宿命。

世人一度以爲,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地位會屹立不搖。卻沒想到,早在數年前,隨着大陸工資愈來愈貴、優惠愈來愈少,許多臺商早已前往東協。

早在2007年底,大陸推動新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等新政策時,當時《遠見》即以封面故事報導,每天平均有100位臺商訪問越南。

由中國轉進東協的局勢,不僅臺商,連世界大廠也進行。例如微軟於2014年8月公佈,將減少諾基亞手機在中國的生產量,改在越南河內擴大生產。連臺灣上班族的想法都在變。據《遠見》一年多前調查,臺灣九成年輕上班族都願意外派。但若要二選一,36.9%的人更傾向外派東協,超越中國(34.7%)。從職涯發展角度來看,也有45.8%的人相信,若有東協外派經驗,比外派中國更加分。

南向理由4〉 臺灣內需產業再延伸的新腹地

而臺灣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就是市場太小。少子化更讓市場萎縮。

因此坐擁龐大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就成了一記大補帖。在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中,就把東協視爲內需市場的延伸地。

全東協逼近6.3億人口,「想想看,任何一個產品,就算只賣一塊錢,就是6.3億元,」一談到潛力,高齡80歲,已到越南經商27年的越南臺商總會名譽總會長蔡寵恩的聲音,瞬間拉高八度。

「千萬別被東協表面上的GDP所騙,這會讓人輕忽東南亞人民的消費力!」蔡寵恩表示,東協只要1/10,也就是6700萬人是中產階級,就等於是三個臺灣市場了,更何況,預計2015至2020年東協中產階級年成長率爲7.2%,高收入族羣也會增加10.1%。

「更別忽略海外僑民匯回的資金!」蔡寵恩指出,據統計,越南龐大的海外僑民、勞工及新娘每年匯回款不下80億美元,大大推升消費力。

此外,相對於目前臺灣人的平均年齡是40.2歲,東協幾乎比臺灣年輕了十歲。其中,最年輕的寮國只有22.7歲,更足足比臺灣年輕17.5歲,由於年輕人多半比老人敢消費。這意謂着,東協消費實力,遠遠超乎想像。

總之,與臺灣具有強烈互補性的東協,是臺灣現階段最值得結交好朋友,儘管有投資就有風險,能否贏在東協?就端看政府和產業界,能否擬出好的南進策略,出奇制勝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