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北遷野象羣改向西南 42天跨越450公里經濟損失3千萬

雲南北遷野象羣改向西南,42天450公里經濟損失3千萬。(新華社)

陸媒相關報導,雲南西雙版納15頭北遷亞洲象羣「斷鼻家族」,進入昆明境後,於4日傍晚5時不再繼續向北,轉向西南,5日早上4點多,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藉由無人機監測到,野象羣向西南方向遷徙6.6公里,持續在昆明晉寧雙河活動人象平安。

報導稱,截至6月5日,15頭野象歷時一年多,跨越450公里到了昆明,相關部門沿途提供連同擋路希望牠們改道勸返、提供食物等措施,加上民宅莊稼損等經濟損失,42天來已逾68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3000萬元)。

這羣大象原本有16只,從保護區漫步普洱市,原本以爲吃完就會回去,沒想到,其中一隻雌象產下了一隻象寶寶,北遷成員多了一頭,但在玉溪市,其中2頭大象跑到農戶家裡喝了很多烤酒落隊,醒來後,雙雙結伴棲息地

因爲象羣中有一頭小象的鼻子意外受傷,很多人就稱這羣大象爲「斷鼻家族」,15頭野象進入石屏縣後,引發大陸各地短視訊社交媒體關注。

除了人工餵食。野象羣北上食物越來越少,但牠們繼續北進,進入農戶、田地,毀壞農作物,甚至上高速公路,如入無人之境,吃完就走,4日甚至進到人家院子,自己打開水龍頭喝水。

15頭野象中,有6頭母象,3頭公象,3頭青年象和3頭象寶寶,母象領路,兩頭公象在兩側護着小象,青年象跟隨,另外一頭公象斷後,有象寶寶遇到困難,母象會幫助它脫困。5月25日,有隻大象因貪吃村民近百公斤酒糟「醉倒」暫時脫隊,醒來還在水塘中泡了一個澡,去田裡轉一圈,沿着象羣足跡歸隊

當地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大象動態,即時給周邊預警,一年多來,給沿線村民造成了巨大破壞,最近活動最旺的42天,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842畝,造成經濟損失高達680多萬元。

據報導,野象羣的原棲息地西雙版納,因大力發展橡膠和茶葉種植,讓熱帶雨林的面積縮小,生態環境退還,大象覓食空間減少,又因保護區原因,大象數量回升,食物更爲不足,資源有限,逼使大象出走。

央視報導,西雙版納境內活動的野生亞洲象約有300頭,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5個片區中,猛養片區亞洲象活動最多、數量最多。猛養管護所高級工程師董瑞說,西雙版納州的生態越來越好,保護區內更沒有人爲干預因素,迫使野象出走。

董瑞稱,因爲保護有力,在雲南境內活動的亞洲象種羣從80年代的150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300多頭。不過,種羣數量成倍增長,棲息地承載力也受到影響。同時,亞洲象食源分佈和食源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雲南西雙版納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林露湘指出,大象食物來源的地方是一些次生林,比如說竹林灌叢草地。現在保護好了後,大量次生林恢復成了比較好的這種植被,但實際上食物來源是降低的。

據指出,野生亞洲象喜歡吃禾本科植物,野生糉葉蘆、構樹、對葉榕、野芭蕉馬唐草,都是食源,而現在它們似乎更愛吃香甜的玉米、甘蔗等農作物。

該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說,牠們喜歡到人類活動的一些區域,這些區域能夠提供給亞洲象很多的食物,亞洲象就把它作爲了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