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種野牡丹 竹市科園裡打造公園新廊道

▲科園裡公園。(圖/新竹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陳駱宜宏/新竹報導

竹市科園裡里民客家人口居多,爲結合客家在地文化,新竹市政府投入228萬元在愛民公園及親子公園,打造具客家意象入口,並於今(7)日舉行揭牌儀式林智堅市長和里民一同歡喜見證,還現場小露「包糉」好手藝,獲得婆婆媽媽大力讚賞,場面熱鬧有趣。

今日揭牌儀式,由科園裡排舞社帶來精彩開場表演,現場準備客家粄糉、麻糬、仙草苔目等客家美食歡喜慶祝,並舉辦包糉子活動,林智堅市長挽袖包糉,和里民一起分享喜悅,婆婆媽媽笑說市長包糉「有練過」,逗得全場哈哈大笑。市議員鍾淑英、曾資程徐信芳劉聲正羅文熾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

「不只建設,更要求設計規畫。」林智堅市長表示,當初爲了結合客家在地文化,新竹市政府特地走訪苗栗苑裡,向享譽全國的知名景點華陶窯請益,聽取窯主陳文輝建議,在公園入口處引入紅磚黑瓦等客家元素,讓建設與在地文化連結。林智堅市長並期盼透過公園的改造,帶給市民更好的生活環境,「讓城市美學由此開始」。

科園裡長徐兆生表示,科園裡愛民、親子、民享三座公園彼此串連,形成2公頃綠帶,兩旁綠樹如蔭,是里民散步、休憩的最佳場所,感謝市府讓公園有了新面貌,里民迴響熱烈,稱讚「公園變美了」。

城銷處指出,科學裡親子公園意象及步道高燈工程今年1月開工動土,市府投入近228萬元經費,除延續第一期步道工程,並融入美學概念及在地文化原則,於愛民公園及親子公園打造客家入口牌樓,步道沿線興設景觀高燈,讓公園展現客家文化,以客家的建築材料紅磚、黑瓦堆砌出古樸氛圍,並設置清水紅磚的基座造型燈具21座,同時增加特色洗手檯座椅設施

公園內栽種4種客家常見的植物朱槿、野牡丹、月桃、山黃槴,以生動的客家諺語,以及文學家賴和描寫客家農村景緻的經典作品,作爲植物解說牌介紹,將客家文化自然地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