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1.4公里汀甫圳通學步道 竹市打造親水步行綠廊

▲通學步道完工後將串聯汀甫圳沿線學府路至寶山路路段共1.4公里的城市綠廊。(圖/新竹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蔡文綺/新竹報導

建構以人爲本的步行城市,竹市政府今(21)日辦理「汀甫圳通學步道工程開工典禮,該工程位處步行城市的樞紐,是引導人流舊城漫步至新竹公園與十八尖山的重要關鍵,更是串聯6校的通學步道,過去水圳沿線受鄰近社區地上物阻隔導致步道阻斷,經市府多方協商溝通,不僅市民主動移除地上物,交大也將打開博愛校區南側圍牆,本次工程打通600公尺最關鍵的環節,完工後將串聯起汀甫圳沿線學府路至寶山路路段共1.4公里的城市綠廊,完善新竹公園與十八尖山一帶的步行環境

新竹市長林智堅指出,他上任以來投入3.72億推動步行城市計劃,本次改善的汀甫圳不僅串聯新竹公園與十八尖山綠帶,周圍更有東園國小、新竹高商、新竹高中、培英國中、建華國中與交通大學共6間學校,是學童上下課必經之路,去年市府已完成人行道拓寬工程,這次再投入近2千萬,沿着汀甫圳,將博愛街至東山街之間受阻斷的600公尺長步道打通,新建跨圳便橋,並拆除交大圍牆讓交大校園成爲「綠水裡獨有的大公園」。

林智堅表示,此處是竹市重要的學區,感謝市府團隊、在地居民農田水利會和交通大學發揮「同行致遠」的精神,一起成就這項建設,尤其交通大學「open mind」主動打開圍牆,讓校園也屬於綠水裡居民;也感謝18戶市民朋友體諒公共建設造成的不便,主動拆除建物,讓原本被阻斷的步道無縫串聯,打通最關鍵的環節,市府會持續爭取經費,希望汀甫圳沿線可以一路暢通,讓1.4公里的竹市步行綠廊完整串連。

「校園應該要打開圍牆」,交大校長張懋中表示,過去感謝大衆將土地交給交大,打造了全世界第一名的半導體工業,未來交大要打開交大校園圍籬,結合汀甫圳以開放校園、社區化方式,與居民共享,他也表示,未來預估投入60億將園區打造成樂齡長照研究型園區,讓這塊土地發光,讓鄰居們感受到這裡的益處;對此林智堅市長也表示,交大聚集最頂尖的團隊跟人才,相信對在地長輩的健康有很多幫助。

新竹市都發處長陳凱凌表示,汀甫圳引頭前溪水,流經十八尖山、香山入海,目前仍肩負重要灌溉功能,見證百年新竹發展史;本次通學步道工程是市府前瞻建設—步行城市六大亮點之一,向中央爭取經費投入1999萬,將整合灌溉水圳、人文地景、科技校園,除帶來親水、多元生態,創造優質步行環境外,更強化交通大學在地連結,展現開放友善校園與在地對話溝通的意義。

都發處表示,本次工程營造友善親水綠化空間,串聯學府路兩側校園空間,並在交大支持下打開圍牆,讓鄰里共享視覺景觀,校園與路面間的高低差將以綠土坡銜接,增設照明、木平臺與座椅區,並保存既有樹木不擾動生態;圳體將增設安全圍籬,與三座跨圳步道,讓汀甫圳重新與環境及居民連結,目前已完成公地住戶之清理遷移程序。

都發處表示,新竹市步行城市計劃6大亮點如下:(1)火車站下沉式廣場東門城周邊、(2)建國公園與城隍廟周邊環境、(3)銜接隆恩圳、護城河經國綠園道、(4)新建汀甫圳學府之道、(5)改造長和、綠光、民族公園與新竹公園市民廣場、(6)發展全市性步行指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