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西雅圖海灘"撿"生蠔是種怎樣的體驗?

美國人對吃似乎不太講究,但就東西方都公認的美食生蠔來說,在美國也是很受歡迎的,不管是海鮮餐廳還是各種超市,都有新鮮生蠔在銷售生活在東西海岸的美國人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就是去附近海灘上撿野生的生蠔。不久前,我就跟朋友在開放撿生蠔的海灘上過足了癮。

來到西雅圖特拉奇公園時候正值下午,這裡就是當地一個非常普通臨海公園。我們提前瞭解了潮汐情況專門挑選了海水低潮的最佳收穫時間段。因爲不是週末,海灘上人很少,從遠處看,這裡明顯不是細沙覆蓋的海灘,而都是大小不等的碎石離海水近的偏白色、離海水遠的偏黑色。整個海灘上只有兩撥人,一撥人在蹲着撿着什麼,另一撥人在用長鐵鍬挖着什麼。

走近了才發現,原來離海水遠偏黑色的是石頭泥土本身的顏色,而離海近偏白色的則是因爲上面躺滿了白色殼的生蠔,以及被收割過肉的生蠔殼。那一刻,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滿眼的野生生蠔就那麼靜靜地躺在海灘上等我撿(如圖)。朋友對我說了一句話: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話雖這麼說,但在美國撿生蠔、挖貝還是有很多規定的。首先一定要辦執照,爲了防止過度捕獵,威脅魚類野生動物的正常繁衍生存,不管是挖貝、釣魚還是打獵,都要事先在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或他們指定的經銷商處辦執照。另外,不同州、不同海灘挖貝、撿生蠔的開放日也都不同,就像我們所在的波特拉奇公園再有兩天就要結束一年內爲期兩個月的開放期了。此外,各種貝類也都有規定可帶走的尺寸數量。比如華盛頓州,生蠔每人每天最多可帶走18只,但要把殼留在海灘上,因爲殼上有很多小貝、小螺,留下來讓它們可以繼續生長

現場打開的生蠔飽滿鮮嫩,忍不住讓人有生吃的慾望,但朋友說,儘管這片海水看着十分清亮,但公共健康部門還是不建議生吃,因爲此片海水中積聚着對人體有害的毒素軟骨藻酸,所以還是要帶回家煮熟吃。

撬開生蠔的殼是個力氣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收穫了我們規定數量的生蠔後,我們開始挖隱藏在海灘碎石下的其他貝類。生活在海灘邊的貝類很有意思,不同種類的它們各自生活在不同深度泥沙裡,比如馬尼拉貝生活在地表砂石下5-10釐米的位置,小圓蛤生活在15-25釐米的位置,而馬蚌生活在30-60釐米的位置。就好像人住樓房,生蠔生活在一層,馬尼拉貝生活在地下一層,小圓蛤生活在地下二層,而馬蚌則生活在地下三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