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少一隻!除夕苗栗才死石虎 年初一金門水獺又遭路殺

▲大年初一又傳出瀕臨絕種金門水獺慘遭路殺。(圖/翻攝自《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粉絲專頁,下同。)

記者陳思妤/綜合報導

除夕當天凌晨纔有苗栗地區民衆發現死亡石虎,大年初一早上金門述美國小附近又再度發生保育類的歐亞水獺遭「路殺」事件。《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長期致力於金門生態保育,今早在臉書上貼出了剛發現的水獺遺體照片,並以文字說明:「一隻在春節無法回家團圓的小水獺」,令保育人士相當難過。

▲金門述美國小附近路段過去就曾發生水獺路殺事件。

去年10月述美國小附近路段才發生過路殺事件,當時一名李姓民衆發現1只「阿公級」的水獺個體車輛撞擊而死,而該起事件爲2016年第4起水獺路殺事件。對於臺灣野生動物數量逐漸減少,甚至有許多是瀕臨絕種,在大家歡度佳節之際,除夕才發現《2017第一起!苗栗火炎山石虎又遭路殺 吐血死不瞑目》,今天大年初一又發生這樣的憾事,讓許多民衆憤怒地說:「路開這麼大條,擺明要讓人飆的!就如同不斷路殺石虎的苗栗…」、「政府何時纔會重視水獺?」

▲金門水獺分佈區域。(圖/取自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金門是歐亞水獺分佈的範圍之一,也是臺灣唯一能夠找到野生歐亞水獺蹤跡縣市,由於水獺是溼地生態系食物網中最高級的消費者,一旦水體受到污染,牠們往往是最敏感、最先受害的物種,因此是水域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金門仍保有部分的歐亞水獺族羣,但牠們一直受到開發、自然棲地縮減、水道被阻隔、污染、乾旱導致水源與食物減少、外來物種等因素的威脅,包括近來多起水獺路殺事件,讓愛護動物的民衆相當痛心,也引起學者專家和保育單位的高度重視。

▲2014年金門BOT案引起許多保育人士激烈反彈,認爲不當的開發造成水獺家破人亡。(圖/翻攝自《還給金門水獺一個家》粉絲專頁。)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歐陽夢澍就曾在臉書上也表示,「期望縣政府「動物友善環境」的概念能真的落實,給大自然一個喘息的機會,給生物和我們更適合的生活環境。」。縣府也特別提醒民衆,若發現水獺死亡或其他個案,應儘快通知縣府、金管處或野生動物救援協會,以進行必要的緊急措施

其實除了石虎、黑熊、水獺之外,臺灣近年來的野生動物數量逐年減少,政府單位保育的腳步常常趕不及牠們消逝或傷亡的速度,雖然有不少相關學者貢獻一生投入保育研究,但在經費人力、技術不足等種種限制下,常常是緩不濟急,當我們開始關心這些野生動物時,卻不知牠們早已在苟延殘喘之際、危急存亡之時了。除了政府和各民間機構的重視之外,民衆對於生態和野生動物的保育觀念也必須提高,在野生動物棲地活動一定要避免垃圾火源對環境的破壞;行駛車輛時務必注意車速和野生動物出沒;至國家公園旅遊或者生態敏感地區活動時,要遵守相關規定,不能攜帶寵物的地方切勿違法,若管理單位允許攜帶寵物同行時也務必配戴牽繩,善盡飼主責任,勿任意棄養造成外來種威脅,保護環境避免生存已經相當困難的野生動物再沒有安身之處。

★ 遭遇受傷的野生動物該怎麼辦?

‧ 野生動物救傷手冊 - 電子書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

‧ 政府機關野生動物救傷單位(野生動物急救站整理提供)

‧ 民間機關野生動物救傷單位(野生動物急救站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