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藝術詮釋人與自然 伊誕.巴瓦瓦隆結合廢木和銅鋁

▲《美麗天堂》。(圖/翻攝新北文化局,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板橋435藝文特區「再生玩藝特展」中,屏東排灣族的伊誕巴瓦瓦隆利用廢棄木材、銅鋁線材料創作的《百合花的祝福》受到許多觀衆喜愛。該作品強調人類和大自然共生共榮的關係,認爲所有生活中的經歷,都是一場相遇的過程

伊誕.巴瓦瓦隆出生於屏東的深山部落,「伊誕」爲古老的排灣語,意爲「勇者」。他的創作風格富有詩意想像力,靈感來自原鄉大地,呈現記憶原住民的古樸和神秘色彩。伊誕的紋砌刻畫作品曾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多處展出,此次應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請,特別新創作立體裝置作品《百合花的祝福》於再生玩藝特展展出。

《百合花的祝福》是伊誕利用廢棄鋼筋湯匙打造一座風車,湯匙有「共同分享」的涵義,就像人與人或人與自然相遇的過程,一同分享生命中的每個環節。用金屬線所做的臺灣百合代表臺灣的自然生態,期望藉由作品能與觀者產生對於土地的共鳴。伊誕在創作過程中,思考要如何把生活中的廢棄材料變成視覺享受,作品《對你說個悄悄話》與《美麗天堂》利用廢棄布料,勾勒出傳統排灣族圖案,再雕刻木板上。

「435再生玩藝節」結合再生玩藝特展、好玩週末坊與藝起DIY手作體驗,讓民衆體驗動手做樂趣,並認識再生材料與環境永續的價值。「再生玩藝特展」室內展平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假日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在435藝文特區浮洲館內呈現,可接受參訪預約。

▼《百合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