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兩外館後 外交部的下一步

外交部長吳釗燮(中)與訪臺的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H.E Yasin Hagi Mohamoud)(左)。(摘自外交部推特)

外交部短期間內增設兩處外館,一個是新設在索馬利蘭,並派駐有建交、開館經驗代表,另一是關島重啓,着眼臺美關係升級;兩個動作最終會否走向建交、敦睦與聯合軍演,引人遐想。

駐索馬利蘭代表羅震華不僅曾參與「聖露西亞攻堅小組」,策動聖國外交轉向,更留在當地執行開館業務,因此成雀屏中選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上次建交國正是聖露西亞,距今13年。此後,馬政府奉行外交休兵,不再與陸競逐邦交國民進黨政府則是全面佈防,也無餘力攻勢,13年來「建交」彷彿成被翻過去的歷史一頁。

我國與索馬利蘭互設官方代表處,符合目前雙方最佳利益,換言之,未來不是沒建交的可能。如今首任駐索代表出爐,實很難不讓人往建交方向聯想。

至於關島辦事處重啓,明顯著眼於臺美軍事互動。關島是美軍在西太平洋重要軍事基地,也是國防陸第二島鏈中心,隨着共軍遠海長航與軍艦繞臺常態化,第一島鏈實質已被突破,因此引入第二島鏈力量協防

關島的特殊地位,也是海軍敦睦艦隊出航名單首選,未來若順利成行,不僅是宣傳外交意義上的突破,軍事上也能對共軍形成恫嚇,猶如填補一、二島鏈間的真空地帶

方面美國參議院審議中的《國防授權法》,明文支持美臺進行軍事訓練和演習,包括環太軍演(RIMPAC)。國軍過去數度爭取參與,雖然今年依舊未公開邀請臺灣,但仍未完全排除觀摩參與的可能性,又或是放眼2年後機會

關島雖是知名旅遊景點,卻不是臺人的旅遊熱點,尤其疫情期間旅遊幾近停擺,要說關島辦事處重啓是爲國人服務未免牽強,催化臺美軍事交流恐纔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