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改寫大山女孩命運的“擎燈人”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6月29日,在“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上,張桂梅發言時講到這句時提高了聲音。

觀看直播全國觀衆將目光聚焦在她貼滿膏藥的手上――正是這雙手,把近2000名求學的農村女孩帶出大山

張桂梅是被攙扶着走進人民大會堂的,上樓梯時步履蹣跚,手腕、手背和指頭的關節處都貼滿膏藥。今年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她也是坐着輪椅接受表彰的。

張桂梅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她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在這裡,學生每天早上5點多起牀,夜裡12點後休息;3分鐘之內要從教室趕到食堂,吃飯不超過10分鐘;即使在40攝氏度的夏日,每天也只能洗一次澡……

張桂梅篤信這套管理辦法足夠磨鍊學生的意志。“鐵腕”模式就是抓學習,對於這些已遠遠落後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來說,這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加速劑。她始終是學校裡最早起、最晚睡的“擎燈人”。

張桂梅總是隱藏起脆弱的一面,把最嚴厲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次,學生米蘭考試不理想,去找張桂梅談心。張桂梅就把自己的手伸給米蘭看。那雙手每天早上折磨得她疼痛難忍、睡不好覺。只有貼上膏藥,她的手指關節才能勉強動彈

儘管已經64歲,但近12年來,她幾乎是個沒怎麼好好休息的“狠人”。此外,她身上還有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3種疾病。

她在12年裡走過約11萬公里的家訪路,共接收近2000名農村女孩入學。“那個山好大好大,有的女孩是家裡祖祖輩輩出來的第一個高中生。”她一一勸說那些經濟拮据或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家庭,“高中我們不收一分錢;上大學,我們也能幫忙;她想念啥,我們都幫。”

祖籍在遼寧的張桂梅從17歲就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一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1996年,丈夫被確診爲胃癌晚期,張桂梅傾盡家中積蓄爲他治病,但最終丈夫還是撒手而去。

後來,張桂梅輾轉到華坪縣中心中學任教。但不到半年時間,她被查出子宮肌瘤,足有5斤重。當時的張桂梅絕望極了,同事們都鼓勵她“放心治療”;當時的華坪縣縣長還勸慰她說:“你別怕,我們再窮都會救活你。”

那時,華坪縣發出倡議爲張桂梅募捐。一名家住山裡的婦女把僅有的5元錢回程路費都捐了。

不久後,張桂梅熬過了生死關頭。

“他們把我救了,我活着要幹什麼?”從那以後,她幾乎把撿回的這條命都給了華坪縣。儘管她無兒無女,但從2001年起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那裡的孩子都叫她“老媽”。

她逐漸發現,班上的女學生越來越少,有人乾脆不來學校了。一個家庭有限的教育機會一般只留給男孩。大山女孩的慣常命運,就是早早嫁人生子、幹農活兒。她們生下的女孩,依然不被重視,甚至遭到遺棄。

在張桂梅看來,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決定辦一所給山裡女孩上的免費高中。雖然她沒有資金、只擔任過班主任,這個想法在當時的人看來並不成熟,但她卻鐵了心要幹。

2002年,張桂梅乾了一件“瘋狂”的事,她把自己獲得的所有獎狀證書都打印出來,擺在昆明街頭“募捐”。她當時單純地期待着,雲南有那麼多人,每個人捐5元、10元,建學校的錢就有了。但有人以爲她是騙子,甚至放狗咬她。5年過去了,她只籌集到1萬多元。

2007年,因爲要去參加黨的十七大,華坪縣特意爲張桂梅撥了幾千元經費用於購置參會正裝,但她轉手就把錢給了兒童福利院。

穿着舊衣服進京,她甚至沒發現自己的褲子已經破了洞。十七大召開期間,媒體關注到了這位穿着破洞褲子的黨代表,也開始關注她想創辦女子高中的故事。

雖說學校辦起來了,但因爲環境艱苦、學生底子差,沒多久,17名教師中有9名離開。細心的張桂梅發現,留下的教師中有6名是中共黨員。她因此執拗地相信:“要是放在戰爭年代,剩一個黨員,陣地都不會丟掉,而我們有6個人。”

因爲經費緊缺,他們就在學校二樓畫了一面黨旗,把入黨誓詞寫在上面,還沒宣誓完,幾個人都哭了。

“我把黨的聲譽看得很重,把共產黨員這個稱號看得很重。”張桂梅說,她最愛唱“紅梅贊”、愛看《紅巖》和歌劇《江姐》。她把黨章紅歌歌詞帶到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教給女生們。

“我一定要做‘焦裕祿式’的人。”她至今仍然記得,自己在入黨申請書裡寫過這樣一句話。即便把半生都用來改寫大山女孩的命運,張桂梅仍然謙虛地稱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師”。

10年來,在張桂梅的帶領和全校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教學成果豐碩可喜:2011年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時,96名學生中有69人的成績上本科線,一本上線率4.26%。到了2020年,全校159名高考生中有150人的成績上了本科線,一本線以上考生佔總考生數的44%。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羣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這是張桂梅給學校定下的校訓,她鼓勵女生們有自信,也有野心,希望她們“在山溝溝裡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來”。

“現在大部分女高學生選擇的職業是醫生、教師、警察、部隊軍人。”張桂梅說,今年,得知有兩名女生參軍去西藏,她竟有些不捨。

“你們爲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張桂梅問。

“不是你告訴我們的嗎?”女生們回答道,“祖國哪裡需要,我們就上哪裡去。”(記者 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