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弱勢童 雲林33寄養家庭授證

歐文津(左)、羅霙雀(右)是雲林縣最資深的寄養家庭之一,歐文津一想到從嬰兒照顧到11歲的出養兒「凱凱」,眼淚就掉不停。(周麗蘭攝)

雲林縣今年有33戶寄養家庭安置39名寄養童,雲林縣長張麗善24日授證表示,1歲剴剴事件令人痛心,但也提醒爲政者需更加積極瞭解過程中有哪些疏失需要改善,雲林縣寄養家庭在扶植生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社會的示範。

雲林家扶中心去年招募到31戶寄養家庭,今年1戶退出、新增3戶,退出者是有10年照顧資歷的家庭,因家人需要照顧而暫停。資歷最長的3戶家庭分別爲26年、24年、22年。

擔任家庭寄養爸媽16年的歐文津、羅霙雀已升格當阿公阿嬤,堅持只要體力許可,就繼續照顧下去,2個孫子由兒子、媳婦自己帶。

歐爸與歐媽16年前第1個寄養童也叫「凱凱」,從17天大照顧到11歲出養美國,就像親生孩子,雖凱凱已出養5年多,夫妻倆還捨不得丟掉凱凱的玩具和衣物。在六輕工作的歐文津24日受訪,一想到凱凱,眼淚掉不停;歐媽回想出養那天「還是超級難過」。

歐文津夫妻照顧過約15個小孩,還有1個也是從嬰兒養到5歲大出養。羅霙雀說,輾轉從臉書知道他換牙,一起分享他成長過程,心裡很快樂。

雲林家扶主委陳燦勳說,剴剴事件發生後,有些人可能感到壓力,但他知道交到雲林家扶寄養家庭手上的孩子都非常安心、幸福、快樂,希望好夥伴繼續維持這個好的傳統,成爲照顧弱勢孩子的金字招牌。

張麗善表示,新北「剴剴事件」還是要了解原委,雲林縣府也爲此召開社會安全會議,社工、保母就像寄養家庭父母,需要更多愛心、耐心、積極主動。她表示,這個事件提醒當政者不能怠忽職守,反而要更加積極瞭解過程要怎麼改善,弱勢孩子的生命也需要更多愛心、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