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文物館轉型市立博物館 明年底開館先培訓「特調員」

鄭成功文物轉型爲市立專業博物館,以打造「屬於臺南市民博物館」爲核心目標,今天於南二中辦理南博調員計劃啓動。(曹婷婷攝)

南博特調員計劃啓動。(曹婷婷攝)

由成大歷史系與臺南二中協力策畫的微型特展「臺南選物開箱」。(曹婷婷攝)

由成大歷史系與臺南二中協力策畫的微型特展「臺南選物開箱」。(曹婷婷攝)

館藏近5000件文物的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預計明年底升格轉型爲臺南市立專業博物館,重新開館後將展出100件文物,訴說臺南故事文化局規畫「南博特調員」計劃,由成功大學歷史系、臺南二中攜手將鄭成功館內文物包裝成爲「臺南選物開箱」,把歷史文物變生動活潑,讓人輕鬆貼近臺南史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鄭成功文物館轉型除了強化硬體軟體也是關鍵,南博特調員完成了一個個微型博物館,把鄭成功典藏珍貴文物變成小型博物館,並介紹它們的特色;而每個學生也像是說書人,每一箱都是他們的道具,從文物說出精彩故事,透過師生考據正史、傳說,讓這些史料呈現比上歷史課還來得有趣。

計劃主持人成大歷史學系副教授謝仕淵團隊和南二中共9位成大歷史系師培生、17位南二中學生參與,以文化局重要典藏包括羅秀惠蟒袍、明代首飾林朝英書法木刻、兒玉源太郎頭像、鄭成功畫像、傳寧靖王玉笏等文物爲主角大學生高中生協力策畫微型特展「臺南選物開箱」。

謝仕淵指出,此次館校合作不僅建立大學師培生與高中生接軌管道,也透過以學生生活情境場域主軸課程主題,藉由策展實作,發展學生多元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實踐108課綱宗旨

謝仕淵說,該計劃多方利用各自專長、設計說臺南的歷史故事,謝仕淵說,他一直想做一件事,只是作爲一個廳臺灣歷史故事的人變成有能力書寫的人,希望更多人用書寫者的身分共同參與。

舉例,有一組學生以鄭成功的畫像延伸,那張畫型塑我們對鄭成功的認識,還被文化局製成洋芋片、啤酒,把歷史記憶透過文創包裝手法,讓鄭成功變成大家生活一部分,「以前可能沒幾個人認識鄭成功長怎麼樣,因爲洋芋片都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示箱具備輕便、靈活、簡易的展示特性,未來將應用於博物館巡迴展示,打破博物館空間限制,讓展覽走出博物館,貼近普羅大衆。希望博物館更親民 走進大衆生活。

南二中校長林晏旭表示,感謝文化局與成大歷史系謝仕淵副教授領導的師生團隊,將相關資源挹注臺南二中,讓二中在新課綱課程上的路上可以結合大學、社區、博物館,讓學生透過小組探究與實作,產出跨域的策展作品。

南博特調員計劃在參與學員通過系統性培訓後,將協助臺南博物館進行相關展示教育計劃,目前以專案邀請方式與學校試訓,未來將不定期招募學員,並擴大邀請志工文史愛好者參加,對參與博物館運作有興趣的民衆可關注文化局官網及「南博ONE」FB粉絲專頁,一起共筆書寫臺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