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俞敏洪:爲殘障及貧困地區兒童“代言”

中國網北京3月4日訊 如何保障殘障、貧困地區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仍然是今年兩會的熱點之一。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兩份提案,一是關於多部門統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建議;二是關於保障貧困地區兒童課外閱讀消除城鄉閱讀鴻溝的提案。

建立特殊兒童統一入學評估體系

關於殘障兒童的教育問題,俞敏洪認爲,依法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賦予每一個適齡兒童的權利。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我國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和教育質量仍面臨着一些挑戰:

首先,一些殘障兒童入學登記數據不完整,事前登記未落實到位,事後跟進缺乏保障。其次,有些地方尚未建立《殘疾人教育條例》要求的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也沒有類似機構能夠對家長和學校的入學爭議進行仲裁,最終導致一些適齡殘障兒童未能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此外,由於普通學校特教配套資源普遍匱乏,一些殘障兒童不能得到適合的教育支持,面臨主動或被動退學的風險。

對此,俞敏洪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各地教育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協同建立“特殊兒童信息系統”,每年由各區縣教育部門協同殘聯、街道/居委會等單位,對信息系統內即將入學的殘障兒童,逐一進行入學前登記,瞭解其入學需求;對6至14歲學齡期的殘障兒童,逐一覈實入學狀況並每年複覈;各級政府和教育督查部門,每年以“特殊需要兒童信息系統”中所有特殊兒童而非持證殘障兒童爲基數,進行入學率的統計覈查。

二是,通過入學評估,確保每個殘障兒童得到合理的、匹配其能力基礎和教育需求的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俞敏洪建議,應由各區縣政府牽頭,區縣教育部門會同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建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負責當年所有特殊孩子的統一入學評估和爭議仲裁;入學評估應尊重兒童的個體發展差異,不應單一或過度依賴醫學診斷,且評估結果只作爲入學安置建議,在綜合考慮孩子及其家長意願的基礎上,由當地教育部門落實最終教育安置;評估意見應爲個別化教育計劃提供支持,落實到每個兒童的教學計劃中,並基於兒童發展狀況定期跟蹤和評估,落實“一人一案”目標。

此外,針對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俞敏洪呼籲從編制、資質、職稱評定等“源頭”入手,切實保障殘障兒童獲得適合的、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其中包括:爲普通學校設置單獨的特殊教師/資源教師編制,其職稱納入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定體系等。

消除城鄉兒童閱讀“鴻溝”

在關注殘障兒童教育問題的同時,俞敏洪還對如何消除城鄉兒童“閱讀鴻溝”問題提出了建議。

俞敏洪表示,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資源整體匱乏,實際課外閱讀數量、時間和頻次遠遠低於城市兒童。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攜手愛心企業聯合發佈的《鄉村兒童閱讀報告》顯示,包括貴州、四川、山西、河南、雲南等省在內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課外閱讀目前仍處在較低水平,城鄉兒童之間存在着顯著的閱讀“鴻溝”:在對閱讀的熱愛程度上,鄉村少年兒童絲毫不弱於城市的同齡人,但是,無論是閱讀資源、數量、頻次、介質還是閱讀形式,鄉村兒童都處於明顯弱勢。報告顯示,高達74%的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更有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多數家庭一年內沒有添置過新的課外書。此外,由於中西部貧困鄉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大部分家長在兒童課外閱讀中缺席,“孤讀”現象普遍。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會極大地制約貧困地區兒童的學習、成長和發展。

對此,俞敏洪建議:國家應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在貧困地區建設鄉村學校圖書館(室),確保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個可供學生閱讀課外書的場所;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鄉村學校設立電子圖書館(室),購買和更新適合兒童閱讀的各類數字圖書和數字閱讀器,爲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提供更加豐富的圖書種類和更加便捷的閱讀方式;在我國中小學尤其是貧困鄉村地區開設課外閱讀課程,由專門的閱讀指導教師,指導兒童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小培養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品味,養成閱讀的習慣,提升閱讀的能力。同時,政府與民間公益慈善機構聯手,根據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生分級閱讀指導目錄》《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採購圖書,捐贈給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或其家庭,讓孩子們在家裡也能閱讀豐富多彩的課外圖書。

作爲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近年來持續在兩會發聲,爲鄉村兒童、貧困地區兒童、流動兒童享受平等教育權利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