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20年代 中國女孩珠寶界奧斯卡發光

圖、文/破點 POINT20歲即將前往英國、獨自踏入陌生的珠寶設計領域前,劉蔓(Isabella Liu)從好友那收到了一段忠告:「以後你會遇到許多的艱難與坎坷,但不管發生任何事情,你都記下來;所有的經歷,哪怕最悲傷痛苦的事情,都是你汲取到創作裡最好的素材。」五年後,在具「珠寶界奧斯卡美譽的《英國金匠工藝與設計大賽

(Goldsmiths'Craftsmanship&Design Awards 2015)上,劉蔓獨攬了三金二銀五項大獎,此殊榮跨越國籍、是界內少見的最高認可,而她展露在大家面前的得獎作品,正是她柔軟的傷口療愈爲疤、昇華美的過程

有人說劉蔓是一鳴驚人,其實她的傷好得挺慢,兒時遭火吻的記憶分三階段探索,製成首飾作品;有雪紅的熔岩、迸發的火焰噴濺,也有沈靜的修復工藝。劉蔓的一雙手能掌握各種材料特性形式,但真正帶她走向榮耀的是跨文化的精練創作語言,以及她專注想說的事——人生並不完美,但仍值得珍藏

▲1. 說着兒時燙傷回憶的「療II」,選用金繕工藝來呈現概念

▲2. 劉蔓很重視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狀態是否夠沉着。Q:你驚豔國際代表作品「療II」(Mending II),它的創作契機與過程是?

劉蔓:創作期間,我深刻探索了那些易碎、被毀壞物品的價值,我把它們的傷痛化作最珍貴的「藏品」,把易碎的裂痕喝彩爲最美麗的「珠寶」。當你佩戴上「療II」的金色裂痕,它便是你的珠寶首飾,你用身體感受作品的靈魂;當你取下這枚首飾把它放入到白色瓷器裡時,你便講述了一篇「修復」的故事。創作過程中我試了很多材質和表現形式,其實陶瓷是我不熟悉的材料,製作過程很艱辛,但訓練了我沈着的心智。每段艱難的上一步都在爲下一段環節孕育創造機會,沒有一件優秀作品是意外產生的,都有它的過程。

每一位見過我作品的人,無論國際和背景,都深深地被這組作品吸引而給予很高的評價,以致於我完全忘了這組作品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色彩。重要的是,大家能從你的作品感悟到你的創作狀態、想表達的思想。藝術無國界的,優秀的作品能跨越民族與文化背景而感動人。

▲3. 「療」的第一版設計,使用的材質爲樹枝。

Q:你對於首飾設計的材質有自己的堅持嗎?

劉蔓:對於我自己的系列作品,我堅持材質必須爲概念而活,必須讓作品有說服力,並符合我所傳達目的。但面對合作是開放的,像我與中國珠寶商的合作多是使用貴金屬,因爲華人市場目前仍以Fine Jewelry(高級珠寶)爲主,但追求性格的Art Jewelry(首飾藝術)正在鮮活地壯大發展,還有使用如壓克力、玻璃等平價材質的Fashion Jewelry(時尚首飾)也在中國市場強勢發展。

設計無論藝術還是商業對我而言都沒有矛盾,是針對不同市場推出最相應的產品,我很開心都能參與涉獵,也覺得有義務和責任發展下去,讓華人首飾設計市場不再單一——設計師能創造美,啓發大衆品味不再盲從,我爲何不用自己的才華去做這件事呢?

我今年的新作品便會初次用到木頭材質,之前常用瓷、金、銀、絲綢等,都是蠻女性化的感覺,木頭有沈穩中性特質,我想做出突破,設計一款男性也能配戴的首飾。

▲4. 劉蔓在英國的個人工作室,創作純手工首飾作品。

▲5. 「Scar is No More a Scar II」爲商業化作品,但仍保留劉蔓風格

Q:你的作品在市場上最大的優勢?

劉蔓:作爲設計師我不怕被抄襲,因爲創作中我會放入許多情感,所有設計都是我的性格:有感情、有故事。首飾設計的過程要有條理、邏輯,腦中先有最後成品畫面,再把握材質特性作到98%完成度,但往往設計師情感出來的一瞬間、爲一個概念不棄不捨追求時的執着與感性,纔是這個作品最有價值的地方。

我通常用創作藝術的心態來做設計,我很喜歡去了解不同的事物,其實,我可能只把40%的時間關注在首飾設計上,剩下的時間我都在感受和觀察別的事情,他們給予我的靈感和養分更多,比如傳統工藝或者雕塑、油畫、行爲藝術、歌劇等。博物館、畫廊等地時常會啓發我靈感,更好的是放鬆身心接近自然,讓腦子放空,處在無心的一個狀態;我一直認爲無心乃是創作的最高境界 。

▲6. 劉蔓的首飾材質多較女性化,今年也將嘗試中性的材質。Q:你的設計有着中西結合的背景,未來會如何發展這一潛能?

劉蔓:未來五年我都會兩邊飛來飛去的忙。我的作品主要分兩種:一種是保持傾盡感情、創作純手工藝的首飾作品,主要在英國獨立創作完成,這能讓我在設計、藝術界馳騁,這些作品通常被收藏或是展覽;第二種是發展帶有Isabella風格的有限批量設計產品,我遊走中國深圳、上海各大城市,和不同的業務合作,像去年推出的「Scar is No More a Scar II」,是將2014年的第一代作品調整成可複製、供應大量需求的產品,開心的是,中國市場反應也很好。

2016年,我正在和朋友討論在上海開一間首飾設計藝廊。我個人而言,一直想做首飾與科技的結合,像是助聽器,讓首飾有佩戴的美觀又能改善生活,受惠給需要幫助的人。

▲7. 劉蔓希望未來能將配戴首飾與科技結合。

Q:你認爲首飾設計師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你又會如何面對呢?

劉蔓:首飾是個性化的產物,設計師最大的挑戰一直都是確立風格特徵,我很幸運,如此年輕就受到關注,讓我忙得樂此不疲,我挑戰自己每個首飾設計的材料、形式都不同,但講同一個故事(概念),以最大方法去發現我的創造力。但我也經歷過黎明前的黑暗,就算現在已經突破了,也有種孤獨跟壓力一直跟着,所以要讓自己像個孩子,有熱情、求知慾又肯學習,不斷地去鑽研領悟,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有一點,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不要活在小圈子,華人首飾市場正旺盛,未來十年內,中國會有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崛起、形成細分化的體系。我要做的是每天和昨天的自己比較,能在探索中一點點進步就好。

看更多《破點 POINT》文章

想即時獲知最新設計新知動態,歡迎加入《破點 POIN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