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畢業生職涯怎走?人力專家黃若薇告訴你「沒有目的纔有趣」

應屆畢業生面對疫情,對職涯感到茫然,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分享自己親身經歷:「不要怕,時刻保持學習熱情,「學歷」只是工具,「學力」纔是武器!」(圖/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提供)

很多人都說,今年的大四生是「最苦情畢業生」,不但畢業典禮大部分改爲線上舉辦,就連畢業後的職涯也是感到些許茫然。

尤其這次疫情對於某些產業造成強烈衝擊,很多學生在線上講座時發問:「我讀的科系,萬一疫情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20年工作經驗告訴我,再先進的科技、再紅的科系,都有「落伍」的一天。我過去曾經當過知名燒肉店總機,後來總機這個職務,隨着時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線上訂位系統」,這是10幾年前的我,根本無法預測的。

如同現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當年初入新聞臺,還是一個黃金年代,也完全沒預料到,不進入新聞臺找工作,也能成爲新聞人。

作家楊絳的一句話放到今天來看也很實用:「讀書不是爲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爲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對我來說這句話也可以改爲:「讀書不只是爲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能讓你有能力隨着環境而變化。」

所以,不管你讀的是餐飲觀光資訊、金融,都不會決定你最終在社會上的成就財富。有太多的創業家高薪族羣,都是「學非所用」。在學校學到的,只能是我們手上的工具,而不會是最強大的武器,但「人格特質」絕對能成爲我們成就的墊腳石,你有多愛學習,就有多強大的適應力適者不只能生存,還能絕對主導自己的人生

從出社會開始,我從來沒和主管說過一句「我不會」,即便是覺得可行性低的方案,我也會想辦法嘗試,除非真的找不到出口,我纔會說「這條路行不通」,告訴他行不通的原因。當然對於有些同學來說,可能覺得我這樣滿蠢的,甚至覺得是浪費時間,雖然我也不認爲,大家一定要跟我做一樣的選擇,但我能分享給大家的是,我在這種「愚蠢的嘗試中」點滿了很多,我原來根本不可能學到的技能值,認識了很多,我本來不可能認識的NPC(遊戲裡頭的關鍵角色)。

好啦,說到這,我要回到我的日常聊天模式了,今天在這邊要跟大家老黃賣瓜,我的新書「沒有目的纔有趣:非典型人生的100種可能」。裡面有我從16歲開始工作,做過的18種職務,從麥當勞小麥胞到乾杯的總機、展場主持,模型代工、遊戲測試員我也都做過,一路再轉換跑道到記者、新聞主播,到現在的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每一份工作,都是我喜歡的,所以即便是長期待命、盯着電腦看到眼睛要脫窗,我也不覺得辛苦,因爲「我喜歡」!

自許爲最「接地氣」的發言人,黃若薇新書「沒有目的纔有趣:非典型人生的100種可能」寫下她做過的18種職務,每段職場酸甜苦辣,都「很敢講」的勇敢分享。(圖/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提供)

在這邊分享書裡面的幾個職場心法給大家:

——小雜草有誠意地在努力

走到新領域,不會的事永遠都有,那就要發揮雜草的精神,不怕被罵、不怕被笑!不會的就誠心發問,永遠歸零學習,斜槓人生需要勇敢一點、大膽一點,自然就有人會看見。

——專心培養自己比營造人際關係更重要

人際職場總是有沒完沒了八卦、人身攻擊,如果一天到晚敏感別人對你的看法,也只是自我折磨,不如先專心培養自己的專業,做一個「三好」同事,同事尊重反而來的更快。

——看起來沒用的事,都會累積起來

認真得不到回報? 沒用的事不必做?每天都有一些「順手」的事發生,就順手做一下,別人不是傻的,都是看得見;偷點小懶、自我意識高的,人家也只是「看破沒說破」。很多好機會都是小事帶來的,你的加薪計劃,也能透過順手的小事提高「對方有多需要我」的評分,就能談出雙贏的好局面。

最後我想再跟大家說,你不一定非得長成玫瑰樂意的話,做百合,做滿天星,做路邊小花都行,各自綻放,勇敢成長的你就夠美麗了。

「沒有目的纔有趣:非典型人生的100種可能」6/15開始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