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快車道” 行業加速探索核心支撐技術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孫陽)當前,智能網聯汽車作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載體,已成爲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科技創新的競爭制高點。今年以來,我國助力車聯網產業發展政策頻繁落地,同時,隨着技術和標準的逐步完善,各地也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臺相關政策,加快佈局車聯網。

日前,工業信息部辦公廳開展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試點工作。申報主體包括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汽車生產企業、電子零部件企業、網絡安全企業、商用密碼企業、交通運輸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範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基地)、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等的建設運營單位等。

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未來,工信部將會同各相關部門就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有關問題,着力提出解決方案,完善管理政策,助推汽車產業升級與發展。

當前,5G技術的成熟正加速車聯網發展,與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配合,實現車路協同;人工智能、雲計算、邊緣計算作爲智能駕駛系統核心支撐技術,將幫助其實現感知、行爲預測和規劃等任務。

從數據角度來看,據介紹,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每天產生數據量最高可達10TB,這相當於10000G,數據類型包括車輛行駛數據、車身數據、操控數據等幾十種。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支撐技術的探索發展,各行業也在加速佈局。近日,CDN及邊緣計算公司網宿科技與智能汽車計算基礎平臺方案商國汽智控簽署深度合作框架協議,在智能汽車的生態融合平臺技術產品、計算基礎平臺、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共性基礎軟件車雲協同技術與產品、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技術聯合開發深度合作。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專家、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基礎軟件工作組組長、國汽智控總經理兼CTO尚進博士表示,每一輛汽車就是一個可以移動的數字化數據中心,即微型容器化的數據中心,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催生至少8萬個邊緣數據中心,通過將算力本地化部署在車內,實現汽車雲計算化,從而承載海量實時產生的車輛數據。

網宿科技COO李東也認爲,智能網聯汽車將推動車雲協同、雲邊協同等關鍵技術的深入發展,行業應加速融合,探索雲計算及邊緣計算技術在該領域落地。

業內分析認爲,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更涉及到整個生產、流通售後等完整產業鏈節點。大搜車CTO張帆認爲,通過數字化汽車流通產業鏈核心節點,構建產業數字生態,以數據驅動交易,能夠助力產業鏈提升效率。

“如何覆蓋全產業鏈,構建完整生態體系?要將線下業務線上化後,搭建統一的數據總線,通過SaaS系統引入、維護數據,並做數據支撐,構建智能運營系統,讓源源不斷流進來的數據轉變成AI場景解決方案,實現從線上化到數據化再到智能化的轉變。數據與AI驅動下,我們已經爲行業提供新車與二手車交易、體驗、交付、倉儲、物流、營銷等全鏈路服務。”張帆表示。

在整個行業加速推動數字化的同時,安全和監管也成爲重要關注點。今年4月,工信部發布公開徵求對《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指南(試行)》的意見。意見提到,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應依法收集、使用和保護個人信息,實施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定重要數據目錄,不得泄露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信息。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應明確駕駛自動化功能及其設計運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