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二維碼之父:苦撐6年盼到移動支付潮

王越公司開發的移動支付產品

忽如一夜春風來,二維碼幾乎滲透到中國生活的每個角落。人稱中國“二維碼之父”的意銳創始人王越說,雖然現在幾乎沒有人不懂二維碼,但10年前,他跟人講明白二維碼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2002年,王越在日本接觸到二維碼,這種新發明瞬間讓他覺得“想象空間很大”。不久之後,他決定帶着二維碼回國創業

回國後,王越帶領團隊先後參與開發漢信碼、制定中移動條碼應用規範。然而,在智能手機還未廣泛普及、又遭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王越的公司幾乎到了崩潰邊緣,他形容那時自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2014年,隨着移動支付的流行,王越的公司終於迎來轉機,他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到該領域,進行二次創業,完成了自己和公司的華麗轉身。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華、杜安娜

“創業就該快樂地進行!困難則是驗證快樂有多真實!”這個月,王越已創業15週年。從輝煌到衰弱,再到絕處逢生,王越的創業15年經歷了太多太多。

王越

回國創業

“做炮灰也願意”

王越本科在黑龍江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大學一畢業就去了日本,從搬箱子做起,直到成爲日本一家株式會社技術總監。

當時,王越在日本做一個民營醫院的看護管理項目,對於患者和藥品的管理需要引入二維碼。這是王越第一次接觸到二維碼,王越記得當時的二維碼技術一個模塊售價就高達999美金,非常昂貴,但隨後王越就發現二維碼的應用領域可以非常廣泛,“它給了我一個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二維碼能解決人和物之間的識別和信息,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王越敏銳地嗅到了二維碼的商機,一想到手機二維碼以後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就按捺不住激動之情,經過15天的思考,他決定回國創業,“就算做炮灰我也願意。”

之後,王越離開了工作近三年的日本,回北京創業。

創業之初

日本訂單第一桶金

2002年,王越的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在中關村成立,它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二維碼專業企業,王越希望公司能“意氣風發,銳於進取”。

中關村是電子創業的熱土,王越看中了國內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更好的創業條件。

創業的前兩年困難重重。王越說,當時團隊還是靠“堅持”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到了2004年,王越才把創業團隊真正建立起來。對於那時的創業環境,王越的合夥人調侃道,“我可以跟你喝一年西北風,不會比第一年過得更慘吧。”

2003年公司纔有了第一個客戶,賺了第一桶金。“這個說來挺有意思的。”有一次王越去日本拜訪一位創業前輩,向他請教經驗。他向這位前輩講述他正在做的事。對方聽後很驚訝,王越提供的二維碼工業引擎可以從各個角度解讀出信息。對方於是提出與王越團隊進行深度合作。王越對公司的技術不乏信心,“我們的技術是最棒的。”

王越出售給對方一個二維碼license(技術使用許可)可以賣到1000美元,每筆訂單常常是3萬美元,甚至9萬美元,對於初期創業的他們而言,回報是相當豐厚的,“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自信。”

初露鋒芒

參與創立二維碼國標

到了2005年,王越的團隊已接近20人。此時,中國已非常關注二維碼技術,王越帶領團隊經常到國家質監總局交流。漢信碼(中國標準的二維碼)競標時,王越團隊很幸運地中標勝出,參與競標的不乏高校、上市公司等強勁對手。

2006年,王越帶領團隊研製了我國第一款漢信碼讀取設備以及手機版漢信碼引擎。2007年,漢信碼成爲國家標準。漢信碼打破了國外公司在二維條碼生成與識讀核心技術上的商業壟斷。王越的公司也獲得中國自動識別行業2006年度特殊貢獻獎

之後,王越又帶領團隊參與制定中國移動條碼應用規範,“當時中國移動說,還沒有跟這麼小的公司合作過,中移動對我們的認可讓我們很興奮。”做手機二維碼應用是王越創業之初就看好的方向,王越說他當時非常高興,他的團隊也同樣興奮,“我們曾經說的事情實現了。”

陷入低谷

硬撐6年曾開不出工資

王越雖然一直在做二維碼,但心一直在互聯網上。2007年,王越的公司獲得來自美國公司的第一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此時也正值中國手機進入3G時代,看到這樣的商機,“我們開始做出魔印(系列條碼)平臺、二維碼平臺……”

如今回過頭來看,王越坦承當時步子邁得有點大也有些早——在安卓手機、蘋果手機的真正大潮到來之前,早走了一步。

其後,又逢2008年金融危機,外界的投資沒法跟進,公司也就面臨危機,“我們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有兩三個月,工資都開不出來。”

後來投資人給的回覆是不能繼續投資,那時的王越感覺“像是重重地摔到了水泥地上”。

“當時是非常痛苦的狀態”。王越也陷入了迷茫,他分不清創業是幫朋友還是害朋友,公司的體量已不像從前那樣,幾萬元都可以活一個月。不久之後,王越的幾個合夥人就離開去了其他公司。

這段艱難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2008年到2014年,王越每一天都在尋找希望、尋找機會,每天都在想團隊的薪酬怎麼發下去。他不斷找機會、找項目,周而復始,“我們也不斷摸索如何在中國生存下來。”

2013年,微信對二維碼的推動讓王越和團隊振奮不已,王越說,微信掃一掃與他們並沒有太大關係,但推動了整個中國二維碼的發展。隨着微信的發展,公司把微信簽到、二維碼應用和大屏展示結合到一起,在展會上得到大家的喜愛,但並沒有讓公司的經營有大的改觀。

即使到了2014年,王越還在考慮,創業12個年頭,公司可能小小輝煌過,但後來卻不斷衰弱。王越開始有些自我否定:他並不擅長創業,硬撐着創業對自己和團隊都不公平。他曾考慮要把公司“結束掉”,但更多的是放不下,“我還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在堅持、硬挺、硬撐。”

迎來轉機

管得少了公司就盈利

不久之後,王越終於迎來了轉機。當時有位朋友介紹王越去上海上課,這位朋友後來成爲他的天使投資人。

在課堂上,王越見到不同行業的創業者。王越突然發現,從回國創業到2014年,他對中國國情、市場和人瞭解得非常少,自己只是躲在一個所謂的象牙塔裡“獨孤求敗”。只認爲自己的技術有多好,完全不顧及外界的發展和環境。在課程中,他接觸到非常多同學,與他們的交流,讓他找到了自己。

就在王越專心上課的這一年,公司竟然盈利了。要知道在2008年至2013年期間,公司連生存都是件非常吃力的事。王越在上課時花很多時間往返北京與上海,沒有太多時間顧及公司工作和發展,“我反思了一下,原來並不是我管得太少了,而是平時我管得太多了。” 2014年9月18日,王越寫了一篇博文——《堅持12年,意銳一直在二維碼行業》,細數了創業12年公司做過的產品、走過路程。背景音樂是旋律高亢的《相信自己無限極》,正如歌名,這也是王越的自勉。

當然,公司盈利與過去5年間,王越帶領團隊發力佈局不同場景的二維碼應用息息相關。特別是2013年前後,王越和團隊一心撲到了移動支付領域。

自我評價

“二維碼支付是最安全的”

2013年,王越和團隊認爲銀行卡的虛擬化無現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二維碼技術的一個巨大發展機會,這個機會比之前所有二維碼應用的機會都要大。”

這一年開始,王越團隊全身心投入到了移動支付領域上。此時,3G、4G的技術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消弭了之前所有的瓶頸——2007年,手機掃一個二維碼要等7秒纔能有反應。

有了更快的移動網絡,“我們二維碼性能和引擎的優勢就全面體現出來。另外,我們跟金融行業不斷交流,包括研發了一些金融二維碼安全解決方案,在後期發展過程中,步伐越來越快。”

2016年,王越公司的產品成爲微信支付、百度錢包等互聯網支付公司首選的二維碼支付設備。8個月內連續推出4款爲微信支付專門定製的條碼二維碼支付機具

王越說,移動支付二維碼是一個動態的機制,沒有用戶的賬號是無法生成的,此外移動支付還有一層層的安全把關,“目前爲止,這是最安全的體系。在線支付安全性線下支付安全性高很多。”

王越如今認爲,二維碼支付是全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我認爲移動二維碼支付未來會寫進教科書裡。在中國,我們不敢說是最早做二維碼的,但我們100%是最早做手機二維碼移動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