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着,隨着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

無人機拍攝的FAST。(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

FAST,是世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它是由人民科學家、時代楷模南仁東先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構想,歷時二十餘年建設完成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其靈敏度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FAST的順利運行,使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爲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記者獲悉,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研究成果正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該成果論文已於北京時間10月29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正式發表。

另一成果,是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北京大學張春風博士、國家天文臺王培博士等聯合研究團隊利用FAST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SGR 1935+2145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SGR 1935+2145發生高能爆暴發的同時,藉助FAST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爲止最嚴格的限制。該成果說明SGR和FRB爆暴發具有較弱的相關性,磁星暴發產生FRB必須依賴於極其特殊的物理條件。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11月5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正式發表。

來源於磁層的快速射電暴偏振多樣性(李柯伽 供圖

FAST科學潛力正逐步顯現

FAST從預研到完成花費了26年的時間,前後四代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投入到這個項目中。FAST它的反射面面積相當於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無可爭議地成爲世界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人類的視野,也使中國的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最前沿

隨着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FAST自2016年落成以來,經過三年多的調試,於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目前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了超過5200個觀測機時,達到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

“FAST靈敏度達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超強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FAST有望在短時期時間內實現納赫茲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爲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它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FAST發現脈衝星數量已超過240顆,包括被稱作黑寡婦”的新脈衝雙星系統,以及有“紅背蜘蛛”之稱的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藉助FAST的高靈敏度,脈衝星信號掩食現象以及脈衝星信號到達時間延遲等細節變化,都被清晰觀測到。

當前,引力波的探測是天文學界的熱門話題。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介紹,通過對毫秒脈衝星的長期監測,選取一定數目的毫秒脈衝星組成計時陣列,可以探測來自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天體發出的低頻引力波。而FAST的超高靈敏度,將脈衝星的測時精度提升了至少一個數量級,這有望使人類首次具備納赫茲引力波的探測能力。

“可以說,我們已經走在‘出大成果’的攀登之路上。”武向平說。

滿天繁星下的FAST。(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明年將向全世界開放

爲實現在短時間內“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標,FAST的觀測時間可謂相當寶貴。

“目前,觀測時間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告訴記者,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啓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餘份申請。

“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實際批准1500個機時,只有30%能得到支持。”姜鵬說。

據瞭解,爲讓這一“大國重器”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FAST團隊夜以繼日精準調試,盡最大力量將FAST維持在最佳狀態,力爭通過優化技術保障,讓觀測時間得以安排得更加“緊湊”。

“今天取得的成果,只是證明了望遠鏡科學產出所能達到的高度,但這不應該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武向平表示,爲了發揮更大的科學價值,計劃明年將FAST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