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大陸對臺政策 「二十大」揭風向

今年令人詫異的是,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報告的展望中,全然沒有提到臺灣。尤其在中美持續博弈對立,俄烏戰事又爲兩岸蒙上新一層陰影背景下,這樣的轉變引起高度關注。

兩岸學者多認爲,在中共「二十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大陸對臺政策應不會有太大變化。有大陸學者解讀,這與疫情之下兩會開會時間縮短有關。過往兩會議程多約10多天,若遇政府換屆最長可達2周以上。2020年疫情爆發那年濃縮至一週,2021年、2022年也都是7、8天就結束會議。

臺灣學者也有類似見解。如上所述,兩會討論的議題,一向聚焦在大陸政經和社會發展政策,當會議時間減少、「涉臺策略頂層思維出現微妙變化之時」,或許今年全國政協工作報告的涉臺論述,並不特別具有指標性。

等到3月5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進行政府工作報告時,加入對兩岸關係的展望。其中的變與不變,證實了臺海兩岸學者的看法。

李克強在報告中,重提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等,都是過往在大陸領導人涉臺談話中常見的,這是不變。也反映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貫性與連續性。

但要注意的是「變」。「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以下簡稱總體方略)首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總體方略第一次出現,是在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所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中,全句爲「習近平同志就對臺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在此之後,該總體方略就成爲包括2022年1月的對臺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以及各涉臺系統發言一定會出現的詞彙之一。

綜合專家分析,有以下兩項重點:首先,該總體方略已成爲北京對臺重要指導思想與戰略部署,但並非「未來式」,而是「進行式」,總體方略中的具體內容或許可以從過去習近平涉臺言論中抽絲剝繭。

第二,當前國際局勢詭譎,對大陸來說,臺灣問題已不單純是兩岸問題,而是國家發展戰略、中美關係整體戰略,涉及總體國家安全。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表示,臺灣問題已「鑲嵌進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內。總體方略是習近平對臺政策的思想內涵,也是一個頂層設計,將是中共「二十大」對臺論述基調。目前已有主要思想,細節或許仍在徵詢。另一方面,如此的轉變,對臺戰略部門必須進一步擴大整合,除了原本的全國政協、國臺辦等,還要將全國人大、軍事等部門納入,資源統整,以完整制定涉臺策略。

中共「二十大」預計在2022年秋天舉行,一般認爲在此之前,維持內部情勢穩定是大陸政府頭等重要大事。從「兩會」對臺論述的「變與不變」來看,外界更應關注的是「二十大」時的兩岸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