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陸企加緊擁抱私募基金

近期大陸頻傳業者成立私募基金的消息,最新的消息是,動力電池龍頭、號稱「寧王」的寧德時代,與上海國投資本、上汽集團、B站等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方一共十家,其中上海國投資本持股35%、寧德時代、B站全資子公司上海繪界文化傳播分別持股5%。

2021年的「晶片荒」令全球車企吃足苦頭,上海市長龔正近期表示,上海將加大力度佈局汽車晶片的生產,儘快解決汽車晶片短缺問題。並將繼續統籌推進技術研發標準,制訂推廣應用數據安全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加速推動培育新能源汽車發展。

在此背景下,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的成立,可說是當前大陸業者擁抱私募基金的縮影,該私募的股東名單可說星光閃閃,立刻引發大陸市場熱議,甚至稱其爲「2022年開年最強私募」。而除了寧德時代之外,小米、華爲、吉利汽車等企業近期也傳出進軍私募業。

其中,在兩岸科技界擁有高知名度的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爲,近年在屢遭美國政府打壓、斷絕其5G發展道路下,開始改變發展戰略,轉向對大陸本地企業的技術扶持,華爲旗下創投機構「哈勃投資」近日大動作進軍私募,將眼光鎖定成熟的半導體企業,試圖突破美方「卡脖子」的技術封鎖。而隨着其先前投資的科企紛紛IPO,也爲業務受創的華爲帶來新的投資回報。

業內人士認爲,大陸企業家跨界做私募股權投資,其實並非新鮮事。然而,近年在美國政府打壓大陸科企、大陸官方2021年對網科企業加強監管,加上新冠疫情不斷干擾企業經營下,讓市場環境產生變化,企業在原有利潤縮減下,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動力。

此外,企業家擁有資金實力和產業鏈優勢,投資一些新創公司,可以佈局產業鏈上下游,更加掌握行業發展趨勢。譬如、寧德時代、吉利、小米等基本都是着眼於完善上下游產業鏈佈局,搶先打造優勢生態圈。

同時針對大陸政府政策上積極鼓勵的產業,諸如半導體、電動車、新材料、新能源、通訊技術等,企業透過私募形成資本後,也可做爲發展配套。

再說到華爲,「國家政策+企業發展」的特性在華爲身上尤爲明顯。透過旗下哈勃跨足私募領域後,華爲不再受限於自有資金投資,未來應會成立相關私募基金產品向外部機構、合格投資人等募集資金後,進行股權投資。進軍私募也意謂華爲決定將眼光放遠,日後投資範圍將涵蓋技術和規模更成熟的科技企業,並進而量推動其投資的新創企業發展。

譬如,先前哈勃所投資的企業近期紛紛IPO,兩個月來已有四家新創企業上市。華爲靠着這幾筆投資獲益匪淺,其對思瑞浦(A股上市、類比IC企業)的投資報酬率高達47倍,1月12日剛在A股上市的天嶽先進,同樣爲華爲帶來逾20倍的高報酬。

另一方面,在企業投入私募下,大陸私募基金規模成長迅速,與公募基金差距快速縮短。2021年,大陸私募基金規模爲人民幣(下同)19.76兆元,年增25.3%,其中私募證券基金規模6.12兆元,年增更達63%。同年,大陸公墓基金規模爲25.08兆元。2019年之後短短兩年,大陸私募基金規模已多出8兆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