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籤FTA臺灣8大慘業傳產最悲觀 25%將陷轉單風險

中韓籤FTA臺灣八大產業衝擊大,法人認爲,僅汽車族羣外銷市場分散,且生產地多在中國大陸設廠,因此預估影響最小。(圖/資料照片)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南韓與中國大陸洽籤FTA,恐再度拉大臺灣與南韓在中國進口市佔率差距,不僅臺灣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偏光板、石化、紡織玻璃等八大產業衝擊最大,法人認爲,傳統產業的衝擊將比電子產業大,未來將有四分之一的工業產品將暴露在轉單風險中。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自臺灣進口工業產品共1,563 億美元,其中59%爲資訊科技協定(ITA)產品,已享零關稅待遇,及10%產品也納兩岸ECFA早收清單外,仍有31%約490億美元的工業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仍須課徵關稅,且這些產品因與韓國高度重疊,面臨白熱化競爭

經濟部評估,臺灣工業產品遭韓國產品威脅或衝擊的金額達386億美元,佔總額比重約24.7%。而在工業產品的2%~ 5.4%、約32億~85億美元的訂單市場可能被取代,對於面板、石化產業的衝擊尤其重大。

現今我國面板和石化產品仍分別面臨大陸5%、6.5%的進口關稅,法人估計,一年受損將超過10億美元,其他例如鋼鐵、偏光板、紡織等,估計年損將超過1億美元,至於汽車、工具機、玻璃等訂單年損金額也高達千萬美元,未來恐拖累明年GDP較2014年增3.5%略爲減緩,估僅年增3.1%。

臺韓美韓FTA生效後、雙方美國進口市場佔有率變化可發現,韓國在 美國市佔率從2012年的2.59%上升至2013年的2.7%。同期間臺灣在美國進口市場佔有率則一直維持在1.7%左右。

臺灣在世界主要市場的進口市佔率均低於韓國,以2013年爲例,臺灣在日本市佔率爲2.8%,低於韓國的4.3%;臺灣在歐盟市佔率爲1.3%,低於韓國的2.1%;臺灣在東協六國市佔率爲5.0%,低於韓國的6.3%。

在工具機產業方面,法人指出,中國大陸爲臺灣工具機最大出口國,佔比達33%,初估整年度受影響金額將達5,000~8,000萬美元。而臺灣目前出口至中國大陸關稅約 6.5%的石化產品,由於與韓國技術相近,產品價格難有差異之下,將面臨被取代的局面

至於紡織業因中國自臺韓進口的紡織產品結構相近,恐將因陸韓關稅調降期程不同而受到衝擊。而去年臺灣鋼鐵企業輸陸總金額約25億美元,且已 2009~2013年連續四年下滑,降幅約22%,法人預估將會持續下滑。

在汽車族羣中,法人則認爲衝擊有限。以市場來看,臺灣主要的汽車零組件廠的外銷市場包括北美東南亞及中國,市場分散並未過度集中。生產基地也有部分在中國設廠或是臺灣生產,因此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