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郵政模式 臺鐵3階段企業化

行政院表示,臺鐵改革分3階段朝「企業化」經營,循着「中華郵政營運模式,仍由政府百分之百持股。(張鎧乙攝)

臺鐵太魯閣列車事故釀成重大傷亡,多位產學界人士包括交通部林佳龍皆認爲臺鐵應朝向公司化轉型,未獲行政院迴應。行政院昨表示,「公司化」是太過簡化的概念,臺鐵的組織轉型與體質改造等深層結構問題,將朝「企業化」經營,循着「中華郵政」營運模式,仍由政府百分之百持股,分3階段進行終極營運模式改革。

政府百分百持股 終極改革

臺鐵頻頻發生事故,改革多年,未見成效,被譏爲空話。蔡英文總統7日雖發表臺鐵改革朝「徹底解決臺鐵組織文化」、「努力解決臺鐵財務長期虧損」、「臺鐵經營模式」等3方向進行,但無明確做法,被譏爲文青談話

行政院昨天首度提出3階段說法。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臺鐵組織轉型與體質改造等深層結構問題,因影響深遠,茲事體大,首階段將調整組織功能,以提升安全管理,接着解決財務虧損增進效能,待前兩階段改革成熟後,將以專業化的效能經營爲目標,進行終極的營運模式改革。

據傳,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在內部會議時,斥責交通部,臺鐵改革不要只提公司化。行政院澄清,蘇貞昌是認爲,臺鐵組織改造的重點在「企業化」及有效永續經營,僅用「公司化」太過簡化,容易被誤解「民營化」,臺鐵改革希望比照中華郵政企業化經營。

鐵產工:郵政模式不成功

行政院強調,臺鐵負擔臺灣最大的運輸能量,而且配合政策服務偏鄉人口稀少區域,有其歷史包袱與政策負擔,在抉擇臺鐵的組織轉型的方向前,先要能提升其安全及效能,併兼顧臺鐵員工權益和負擔公平性研擬出最合適的營運模式。

臺鐵產業工會表示,工會認同員工和旅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但中華郵政的企業化模式,依據郵政產業工會的說法也不成功,所以有待觀察,臺鐵產工將持續監督

中華大學運輸科技物流管理系兼任教授張辰秋表示,臺鐵一定要走(企業化)這條路,這是救臺鐵、救國家,他舉雙手贊成。他不諱言會遇到小困難,工會有意見,有些臺鐵同仁會覺得沒保障,但這是政府百分之百投資的公司,其實不用擔心工作權。

學者贊成 資產活化變更好

張辰秋表示,臺鐵除了做好軌道運輸,還可以讓附屬事業例如物業開發、商店街等賺更多錢,像港鐵的附屬事業就比本業賺得還多。臺鐵其實有這個能力也做了很多創新,只要政府給更多空間,讓臺鐵從企業的角度切入,把資產重新活化,用句踐復國精神大家一起咬牙一小段時間,相信目前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臺鐵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