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臨近交卷 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原標題:“中考”臨近交卷 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

上半年只剩5個交易日,公募基金“中考”業績即將揭榜,531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各類型分開計算)競爭激烈。其中,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首尾業績相差高達32個百分點。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行情特點板塊不停輪動,沒有一條持續上漲的主線。在輪動格局下,踩準節奏的基金業績表現突出,而看錯板塊或節奏沒踩對的基金,業績相對較差。此外,在市場風格及熱點板塊快速輪動的背景下,一些百億級大基金可能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問題。

百億規模基金首尾業績

相差32個百分點

近期市場震盪加劇,上半年權益類基金收益率冠軍幾乎一日一變,懸念迭起。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寶盈基金肖肖陳金偉共同管理的寶盈優勢產業趕超廣發多因子,成爲目前表現最好的主動權益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45.77%。暫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廣發多因子和廣發價值領先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爲44.90%和41.15%,分別由廣發基金唐曉斌和林英睿管理。在業績前10基金中,不少位次之間業績相差不到1個百分點,競爭激烈。

除了對上半年收益率冠軍的角逐,一些頂流百億規模基金的業績表現也備受關注。根據一季報披露的規模數據,目前可統計百億規模的權益類基金有151只,截至6月22日,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超過10%的有16只,其中,表現最爲出色的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A,收益率爲23.31%。其次是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今年以來回報爲23.06%,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在春節後市場大跌期間(2月18日至3月9日)淨值回撤幅度曾達到了29.91%,是百億基金中回撤幅度最大的一隻,而自3月11日大跌結束後,該基金淨值強勢上漲超36個百分點。排名第三的是吳興武管理的廣發醫療保健A,今年以來收益率爲22.15%。

值得注意的是,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截至6月22日,首尾業績相差高達32個百分點。

對於百億規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行情特點是行業和板塊不停輪動,沒有一條持續上漲的主線。在輪動格局下,踩準節奏的基金業績突出,看錯板塊或節奏沒踩對的基金,業績相對較差。所以,今年業績很好或很差的基金,可能換手率較高。此外,在今年的行情特徵下,規模較大的基金業績不如小規模產品,大資金換倉成本比較高,全面參與輪動行情難度較大,相對而言,小資金就可以全部投入行業輪動,如果操作得當,更有利於獲得高回報

滬上一位管理百億規模基金經理表示,在市場的分化期,尤其是市場一致看好的主流板塊開始下跌的時候,不同基金之間因爲結構的原因,出現分化是很常見的。年初以來,A股及港股市場均表現出週期板塊和科技消費等成長板塊的分化,各板塊快速輪動。以A股市場爲例,表現最好的鋼鐵與跌幅最大的家電板塊之間差距達到38%。另外,去年以來市場賺錢效應突出,居民投資基金熱情高漲,間接造就了不少百億級新基金,這對於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其實是不小的考驗,若已超出自身能力圈同樣也會反映到基金業績表現上。

醫藥能源板塊受寵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業績表現較好的前十大百億規模基金,基本清一色重倉了醫藥、新能源股、白酒領域龍頭品種。從一季報來看,對醫藥股重倉集中在藥明康德、愛爾眼科、邁瑞醫療等,對新能源重倉主要集中在華友鈷業、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對白酒重倉集中在山西汾酒、貴州茅臺、瀘州老窖等。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趙詣表示,未來重點看好補短板的高端製造以及碳中和下的新能源方向。他認爲,碳中和勢在必行,能源電力行業突破口發電供熱是我國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能源電力行業控排是實現“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從能源變革角度來看,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是未來電力生產側主力軍,逐步邁向存量替代階段;電網側方面,碳中和轉型支撐,助力能源結構轉型;用電側方面,車輛全面電動化,推進碳中和。重點關注5G產業鏈、新能源、高端製造。

中信保誠基金經理孫浩中也看好新能源產業的長期發展空間。他認爲,2021年是全球新能源產業真正意義上同頻共振的一年,中國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能源結構與用電結構都會呈現加速變化;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有望出現邊際改善;歐洲在補貼溫和退坡的背景下,相關產業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所以對新能源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持樂觀態度。

農銀匯理醫藥基金經理夢圓表示,看好優質的創新醫療器械和創新疫苗公司。她認爲,醫療器械賽道非常分散,有很多子賽道,一部分國產替代率非常低。2017年開始,中國創新藥起來後,一些創新藥器械慢慢被大家所關注。在一些核心資產估值較高的前提下,一些傳統醫療器械公司此前業績沒有體現,未來有業績放量的可能性。

談及對創新疫苗企業的關注,夢圓表示,並不單純因爲新冠疫苗推出,這些企業才具有投資價值,創新疫苗概念真正的意義在於,新冠的出現助推了這個賽道的投入和研發。現在全球都很重視疫苗研發,相關公司獲利豐厚,願意在疫苗上投入更多。

匯豐晉信醫療先鋒基金經理駱瑩也認爲,目前投資醫療板塊時機逐漸成熟。她指出,2021年至今,醫藥行業估值明顯下行,性價比提升。目前中證醫藥指數市盈率爲41.7,從春節前的高點57.9大幅下行,來到趨勢線中樞位置。目前買入新發行的主動管理醫療基金,是投資該賽道的較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