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網評:取得經濟發展更大勝利,信心是最大的動力

(原標題:中青網評:取得經濟發展更大勝利,信心是最大的動力)

重要的時間節點,往往也是經濟的觀察節點。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中國經濟在這一年會交出怎樣的成績,明年又將有怎樣的目標與任務,這些宏大的問題,需要實質性的解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它的審視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論證,方能得到一個真實客觀的答案。從外部環境來看,當下國際形勢仍然嚴峻,全球處於一個經濟下滑的通道,尤其是金融進入從寬鬆到緊縮的週期之後,助推不確定因素的疊加,導致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只有3%到3.1%左右;從內部環境來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對於困難,要“心中有數”;對於目標,更要“腳下有路”。本次會議就指出,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對於信心的理解,應當是多元豐富的。當觀察的視角從經濟數據的“平面”轉爲國家層面的“高度”,也許理解會更加深刻。正如此次會議所指出,近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經濟發展是一個事關全局的深刻變革,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站在2023年年底,回望這一路走來,頗感“成如容易卻艱辛”。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爬坡邁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克服現實的困難和挑戰,也要有清晰破題的方法和路徑。“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此次會議提出的這“五個必須”,是在總結規律的基礎上,給出現在以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遵循。方向明,則行動敏。接下來,我們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爭在2024年的經濟發展中取得更大勝利。

取得經濟發展更大勝利,信心是最大的動力。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產業逐漸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列列中歐班列(成渝)駛向遠方,爲成渝雙城經濟圈鏈接更多可能;向全球高端人才發出“英雄帖”,粵港澳大灣區展現出足夠的吸引魅力;今年的前十個月,長三角地區進出口值達12.57萬億元,外貿規模創新高……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亮點紛呈、經濟增長的動力澎湃,讓人感受到“何以爲信心”。畢竟,只有信心和底氣足了,才能在經濟發展這一片海域中駛入更寬闊的遠方。本次會議已經定調了明年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九大任務,錨定了目標、鼓足了幹勁,讓我們一起去創造中國經濟的“長風破浪,未來可期”!(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