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川:打造有吸引力的職業教育高地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永川區在山城重慶另類,它是這裡地勢最平坦的區縣。但平坦的地勢也爲永川區大規模發展製造業提供了可能。

在永川行進,車窗外會不斷掠過整齊的工廠廠房,與工廠相伴相生的還有成片職業教育學校校區。這正體現着永川在重慶乃至整個西部承擔着的重要職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賦予永川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的功能定位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何將職業教育打造成爲有吸引力的教育類型?如何使其與市場需求對接?永川區正在進行積極探索

學生意願,我們百分百會聘用”

永川區發展職業教育由來已久。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90年代抓住國家推進教育改革機遇,大力引進和培優扶強民辦職業院校,相繼發展了14所民辦學校,到2004年基本成型,探索出城校互動的模式。2017年,永川區委區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的意見》和《加快建設現代職教高地激勵政策24條》,永川轉向打造產業城市、職業教育和創新融合發展的職教生態。永川現有大中專院校17所,其中中職學校8所、高職學校5所、應用型本科2所、成人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規模達14.4萬人,此外還有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機構22個。

2017年年底,長城汽車在永川佈局了全國第四個整車生產基地。之所以選擇永川,除了看中這裡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潛力,運輸條件便利,以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完備,長城汽車重慶永川工廠行政總監安玉賀還強調了這裡的用工保障能力

“永川工廠是一個新工廠,目前在提產狀態,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萬人的規模,如果大量去其他省份招工,人員流動性很大,對企業來說能在當地滿足用工需求是最好的。”安玉賀說。

最初學生畢業來工作時,與長城汽車的預期有些差距。“學校教的是一些比較老的技能,而現在自動化、智能設備操作已經是主流了,我們需要工人熟悉設備操作,能解決設備出現的小問題,能夠維護保養。”安玉賀介紹,2018年,長城汽車與永川職業教育中心合作,開設了4個訂單班。訂單班的課程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打造,第一年學習基礎理論;第二年企業派設備技術人員、企業文化導師進入學校,雙方共同授課;第三年,企業專門爲學生在流水線上建設了實訓中心,實操一線技術。目前,長城汽車已與永川多所職校合作開設10個訂單班,並在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建立了長城汽車智能製造產業學院,“畢業後只要學生有意願,我們百分百會聘用”。

以企業爲主導的職教發展模式

作爲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重慶重點規劃發展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材料冶金、電子信息、綜合能源等產業領域。2020年,華爲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同時華爲還在永川落戶了一所職業教育學校。

華爲(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設立在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課程圍繞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汽車等國家急需的新技術開設。“華爲派很多高級技術人才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平時既會來學校參與授課,也會開辦講座。同時華爲全球培訓中心面向工程師的課程,我們學生可以在線同步學習。華爲最新的設備、技術都在學校的實訓當中運用。畢業後華爲會在學生中優選,並進行認證考覈。華爲的認證在業內認可度很高,即使不去華爲,也會在上下游企業獲得不錯的就業機會。”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理事長程前介紹。

近3年來,永川對接企業68家,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03個;圍繞產業辦專業,三年內新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製造工程等與川渝兩地主導產業緊密相關的特色專業51個,建成國家級重點專業22個。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趙樹坤認爲,永川區根據社會需要切實改進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暢通企業需求,提高學生技術的含金量,這樣學生的受教育權就與就業權相互內嵌,提升了個體的發展能力。(記者 陳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