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建食堂挖出古墓 爲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原標題:中山大學食堂挖出古墓 爲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近日,一則中山大學南校區挖出數座古墓的消息,瞬間讓中山大學上了熱搜。7日,經廣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確定,此次發掘共發現13處墓葬、1口水井,其中東漢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其中,標號爲M1、M2、M3三座漢、明墓葬初步判斷文物價值爲B級(重要),保存狀況爲B級(保存一般)。爲何中山大學能暗藏着如此多的“寶貝”?這些文物是否代表着某個年代的社會經濟狀況呢?

發掘出37件(套)文物

記者瞭解到,考古發掘位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東區食堂項目工地現場發掘已基本結束。此次現場總共發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M1號東漢墓出土文物35件(套)中,有6件都是動物俑,臥在地上的陶雞,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另兩件文物分別是清墓出土釉陶罐1個、墓誌1塊。

據介紹,這個東漢墓的墓室原來很完整,人可以站立通行。發現時,它的上部已經被晚期、後代建設破壞了,現在只剩下一個墓底局部。墓底出土了不少東漢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雞、陶壺陶罐陶蓋,還有一些陶案殘片

隨葬品標誌着墓主的身份、等級,根據現場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朱海仁推測“漢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因爲“一個人去世後能夠建造一定規模的墓室,墓室裡還有數量不少的隨葬品”。

考古人員在現場發現一塊清代墓誌,上面的文字有一些已遭破壞,目前看不清楚,可能是墓誌銘或者買地券

學校所在地爲廣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區

此次發現古墓與中山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據瞭解,該項目位於“康樂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區,這一區域內有鳳崗馬崗頂山崗地勢較高,以往曾發現新石器時代遺物和東漢墓葬等遺蹟。1950年代曾發現史前時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來多次發現數座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佈爲廣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地理研究成果看,漢代海珠區並不是現在的一個大島嶼,而是以寶崗曉崗赤崗、馬崗頂等高地中心形成的小島。考古發現的東漢墓葬,其主人生前可能是在這些小島上生活的居民。”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地勢較高,適宜古人生產生活,死後埋葬。

該項目考古現場負責人宋中雷表示,下一步,學校和廣州市考古院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規和考古工作規程,對這些古遺址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

爲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說起來,學校挖出古墓實在算不得新聞。西安就能舉出一大堆:陝西師範大學賈耽墓(唐朝宰相)、西安理工大學的唐朝公主李倕墓(有人戲稱該校爲皇家理工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的夏太后墓(秦始皇的奶奶)……一方面,像西安、北京、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古都,歷史埋藏、墓葬遺蹟本身就遠遠多於其他地區。另一方面,我國古代的宜居地區本身並不算寬廣,隨着城市發展的快速變遷,傳統的埋葬區早已經成了城市中心。

這也並非是中山大學第一次發現古墓。據記載,1961年1月10日《羊城晚報》曾披露中大考古教研組校內發現一處西漢時代墓葬;同年11月,《中山大學》記錄,中大考古教研組在校區東區原高崗球場發掘出一座東漢磚室墓葬;1981年4月,中山大學東南區電教大學施工工地發現東漢時期墓葬一座。經有關部門同意,該校人類學系考古專業師生們自己動手,對該墓進行了發掘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