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擺脫共管 賴清德要開啓對話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曼谷進行2天會談,這是臺灣總統大選後美中最高層級的「戰略溝通」,美中關係已從止跌回穩走向實質合作。對於最敏感的臺灣問題,美中最近的談話與行動更印證了美中共管已是既定事實,不支持臺獨成爲推進美中關係的「通關密碼」。

反對臺獨 美中通關密碼

從維也納、馬爾他到曼谷,王毅與蘇利文在第三地進行兩天密集會談已成爲常態,剛結束的曼谷會議定調爲盤點落實去年11月「拜習會」共識,時機選在臺灣總統大選後不到兩星期,顯然與賴清德當選、民進黨繼續執政有密切關聯。中方掌握機會,要求美方高層官員對選後的兩岸政策表態;拜登政府則亟欲彰顯負責任處理美中戰略競爭的具體成果,包括逐漸全面恢復軍事對話、正式啓動禁毒工作組、探討人工智慧(AI)的安全與風險,以及今年春天進行拜習通話等。

根據美中分別公佈的會議概要,王毅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臺灣選舉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臺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臺獨」,美方須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臺獨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賴清德當選後發表聲明恭賀、拜登政府指派前資深官員前往臺北,以及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公開表示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臺灣地位等,在中共眼中都是消極訊號,王毅的談話特別挑明選舉沒有改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具有警示意義。

在舊金山拜習會中,習近平首次當面要求美方應該「停止武裝臺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現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已成爲對臺灣問題發言的固定用語,美國到目前爲止沒有正面迴應,可以預見,中共將持續擴大和平統一訴求,擴大對臺灣問題的話語權。

白宮發表的會議概要顯示,蘇利文僅強調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不具名的官員則透露,蘇利文完整陳述了美國立場,重申對一中政策的承諾,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灣獨立,以及期望和平解決兩岸歧見。在臺灣大選後,拜登總統「不支持臺灣獨立」一錘定音,蘇利文的談話沒有新意,主要是再確認美國立場,對臺獨問題沒有模糊空間。

美中競合 臺獨已無空間

中方另一個積極操作的議題就是習近平在「拜習會」中提出的「舊金山願景」,從第一次拜習會的「峇里島共識」到舊金山願景,就是要擴大中方對於雙邊關係及議題設定的主動權、主導權,美中外交較勁味十足。美國對「王蘇會」當有不同的優先順序與目標,基本原則就是維持溝通管道,負責任管理競爭關係,避免競爭變爲衝突或對抗,王蘇會則提升爲戰略溝通,列出的一系列具體、實質進展代表了拜登政府的外交成績單,其中當然涵蓋臺灣問題,間接說明了有效共同管理臺灣問題是推展美中關係的前提,也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以美國國內最關切的芬太尼藥物問題爲例,白宮聲明稿則將全球打擊非法藥物製造、走私的決策層級拉高到拜登與習近平,成爲美中合作的成功典範,不讓中共專美於前。

但在美國限制對大陸高科技出口及投資議題上,美中仍陷入僵局,蘇利文重申美國會繼續採取行動,防止美國科技被用來破壞自身安全,「小院高牆」策略目標是專注降低風險而非脫鉤,聚焦小部分最先進、會造成軍事挑戰的科技。王毅則反駁,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借此遏止打壓他國的發展,顯示出美中關係雖有所進展,還無法脫離「競爭、合作、對抗」三部曲。

除了雙邊競爭關係,王蘇會還涉及區域性與全球性議題,包括烏克蘭戰爭、紅海安全危機、朝鮮半島、南海等,美中關係改善有助於重塑世界秩序,臺灣國力雖微不足道,卻是個關鍵性因素,在美中共管之下,臺獨已無空間,爲了臺灣安全與人民福祉,賴清德應該要有政治智慧及勇氣與臺獨畫清界線,並主動與大陸展開交流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