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綠能已成官商貪瀆大黑洞

中國時報社論

自民進黨蔡政府上臺強行推出非核家園政策後,爲了補足去核後的電力缺口,不計一切代價推動以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爲主的綠電,龐大的利益和複雜的審覈過程,就給了地方政治人物上下其手的空間。近年來,綠電弊案頻傳,甚至有所謂的「綠色蟑螂」之稱。

搶食大餅 蟑螂橫行

3月10日凌晨,雲林縣議長沈宗隆以200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在此之前,他和多位雲林縣議員因涉嫌向綠能業者收賄2600餘萬元遭到聲押。親綠媒體在報導這個新聞時,特別在標題上突出沈宗隆是國民黨籍,明顯有意引導社會大衆關注這個案件的政黨色彩。然而,在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臺南爆發震驚全臺的「學甲88槍擊案」,事後調查顯示,案情與地方上的光電利益有關,而且還涉臺南議長的賄選案,涉案的是民進黨籍的地方政治人物。顯見搶奪綠電利益不分藍綠。

早在2021年9月,高檢署即已召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協調聯繫會議」,研商掃蕩各地的綠能蟑螂。1年多來,這個地方上戲稱爲「克蟑專案」的跨部會會議,確實調查、偵辦、起訴了不少案件。例如,苗栗地檢署率先展開行動,搜索涉嫌向當地太陽能光電等業者強索上百萬元回扣的通霄鎮長陳漢志等人,並聲押禁見獲准。

前彰化縣大城鄉代會主席王宏銘,因2018年間夥同黑道人士向廠商勒索1500萬元等遭到起訴。今年1月下旬判決定讞,王宏銘被判12年徒刑,褫奪公權6年確定;由於王在2022年當選鄉代且被推舉擔任鄉代會主席,判決定讞後立刻遭到解職,因而成爲史上任期最短的鄉代會主席。

很多人都注意到,「克蟑專案」成立後,藍營執政縣市的地方政治人物,遭到偵辦、起訴甚至判決定讞的速度都明顯快過綠營執政縣市,引發地方人士譏諷這又是「綠能你不能」雙標黨的不公平作爲。事實上,在蔡政府瘋狂推動綠能下,不少政治人物、公務員都看到了誘人的「綠色商機」,因此介入取得種種好處。包括藉審覈職權向綠能廠商索賄,或是地方勢力以環保之名抗爭,接着勒索業者等。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臺已偵辦60件與綠能開發相關的案件,其中羈押18人、起訴66人。不分藍綠,綠能引發政治敗壞、黑道橫行,但中央卻視如未見,還在持續狂拉猛推綠電。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發佈的統計資料,2022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爲8.3%,核能爲8.2%,綠電首次超越核能。儘管經濟部長王美花去年宣佈將2025年綠電比由本來的20%降爲15.1%,但2025還是無法達成目標。因此,可以預料,廢核後火力發電量仍將居高不下,臺灣難逃「高碳之島」的悲情命運。

高價綠電 全民埋單

其實,綠電佔比愈高,臺電的發電成本就愈高,虧損就愈大。依據臺電2022年決算書,核能發電成本每度1.5元,風光發電每度均價則高達5元。以風光綠電2022年發電134億度計算,全部取代核電,就要多花469億元。隨着風光發電佔比提升,臺電成本一定會繼續墊高。這些錢最後都是納稅人埋單。

然而,也正因爲蔡政府承諾以超高價格採購風光綠電,讓相關產業出現了超額利潤,致使業者拚命進行各種綠電建設。臺灣地窄人稠,能夠用來「種電」、架設風機的土地和空間非常有限,不能浮濫。但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絲毫沒有鬆動的跡象,近日核二2號機已如期除役,顯示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非要貫徹實施不可。

既然如此,綠能業者當然要拚命打通各種關節,以期搶奪高額利潤;而手握綠能在地開發準駁大權的地方政府官員,貪念一起,以權換錢的官商勾結戲碼就輪番上演。以至於克蟑行動掃蕩過後,仍然春風吹又生。

綠能已成爲地方政治的大黑洞,藏污納垢愈陷愈深,而這正是始於蔡政府短視、失衡的能源政策。若不從源頭放緩激進的綠電政策,醜惡的弊案仍將繼續爆發,不必等到2025年,政壇就會面目全非、一片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