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零售信貸轉型尋突破 誰的商機?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  “現在傳統銀行特別是傳統的中小銀行,都在面對網絡帶寬的難題。不做,就等於放棄了業務增長的最好機會;放手做,單靠銀行自身的風控能力,真不敢。”

5月末,一位城商行網絡金融負責人騰訊安全2021銀行智慧零售研討會上道出了中小銀行在零售信貸業務轉型之路上的難題。

銀行持續推進零售業務轉型過程中,這家銀行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中小銀行共同的難題。在金融科技進步的大潮裡,中小銀行培育各自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比較優勢,希望創新優化業務、產品服務流程管理和風控,提升客戶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公司希望與銀行攜手,打造零售信貸風控的新模式。騰訊安全副總裁黎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零售信貸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據用戶經營,是一場決策效率的革命。對於銀行來說,數字化能力的縱深,不僅決定了銀行是否能夠及時的感知用戶需求,也意味着能否打造數字化產品,深度滿足用戶需求。某種意義上說,銀行在數字化上的佈局,就是在戰略層面構建競爭力護城河,從過去產品、價格和服務層面的被動競爭,進化到數據、場景和生態層面的主動佈局。

銀行希望通過數字化實現業務的轉變、渠道的改變、用戶習慣的改變和產品的優化,在競爭中佔據先機,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在金融科技廣闊市場上,有不同的參與主體。相比傳統銀行的IT系統服務商騰梭科技CEO胡亮表示,包括技術、產品設計理念、服務的可持續性層面,現在的業務模式已經與傳統IT廠商有很大的不同。

難題尋路

當前,國內傳統銀行紛紛開展線上銷售與服務,擴大業務場景,以擴充客戶羣體。在激烈競爭下,銀行零售業務如何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儘快完成數字化競爭力塑造,成爲行業關注的熱點。

上述城商行網絡金融部負責人介紹說,對於銀行業來說,首要的痛點是安全。第二個痛點是團隊人才。作爲三四線城市的城商行,如果想招聘風控專家非常難;銀行面臨的第三個痛點在於運營,城商行普遍採取傳統的運營模式,而產品卻帶有互聯網思維,一款互聯網產品靠傳統運營模式來一個一個的獲取用戶,其中的矛盾顯而易見。

在騰訊安全金融風控技術總監李超看來,很多銀行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搭建風控體系時,都要面臨三個主要的痛點。

第一,傳統的風控模式主要是以專家經驗爲主,以規則爲主。在數據化的時候,數據維度有比較大的缺失,同時對模型的應用有限,很難對風險有精準的量化。

第二,風控的實時化是金融機構做數字化轉型中非常大的挑戰。過去傳統的風控模式比較老舊,實時響應能力普遍不足,很難及時地感知風險。

第三,在開展新業務時,往往要求在不同業務裡面構建不同的風控體系,最後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個煙囪式建築的情形,不同的業務之間的風控系統很難打通,也很難形成統一的以用戶爲中心的視角,造成相應資源的浪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包括騰訊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巨頭公司在佈局風控技術。2018年,騰訊雲天御團隊聯合騰梭公司,針對銀行零售信貸場景推出“星雲”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風控平臺和業務數字化平臺兩個基礎構件,也爲銀行提供風控諮詢、業務顧問、反欺詐、風險量化評分等能力。

依託騰訊天御星雲零售信貸風控平臺,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構建線上貸款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提供產品運營、用戶運營、風險運營和系統運營四個環節的數字化能力。銀行既是貸款的發放主體,也是批貸的最終決策者,負責構建整個業務體系和管理,而且保證項目的開展和業務落地的運營。

2018年,騰訊和濟寧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風控系統,歷時4個月後上線。在前期,系統基於銀行的風險偏好進行逐步探索,到2020年開始介入投入渠道,業務迎來爆發式發展。以濟寧銀行推出的“濟時雨”信用貸爲例,貸款人網上申請後,最快三分鐘就能得到審覈結果,最高額度能達到2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爲濟寧銀行搭建了線上和線下的全渠道的獲客途徑交易金額接近100億。

據記者瞭解,在風控系統建設過程中,騰訊安全與戰略合作方騰梭科技合作,騰訊安全根據產品定位和風險偏好,設計適合銀行的溫啓動控方案、統籌設計模型,提供定製止化服務,主導風控方落地;騰梭科技作爲戰略合作方主要負責風控方案的建設和落地,在運營工作中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方案建議。

數字化轉型加碼

當前,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正從原來的技術手段上升爲零售信貸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如果把零售信貸業務比喻成一座大樓的話,這裡面可能有個人信貸業務、銀行卡業務等,那麼支撐大樓穩固的鋼結構是什麼?“一定是中臺,風控中臺是數字零售‘大樓’的鋼結構,因爲要貫穿大樓所有的環節,是非常基礎的設施。”李超表示。

風控在金融業務裡面是非常核心的工作,當對金融業務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時,其重要性又進一步提升。李超表示,銀行做數字化轉型的路徑,第一層就是構建銀行的“鋼結構”,在最底層進行風控中臺的搭建;第二層是整個業務的數字原生的設計,進行零售信貸業務體系的數字化建設;在此之上,針對不同業務場景和不同的特點進行相應業務設計。

據記者瞭解,星雲零售信貸風控解決方案服務客戶包括中國銀行、光大銀行、濟寧銀行、龍江銀行、江西銀行等,服務客戶累計放款一千億,累計服務用戶一千萬家,攔截可疑交易五千萬次。

在與銀行合作的時候,是提供一套標準化的產品,還是要在過程中爲銀行“量身定製”?騰訊業務安全總經理周斌對記者表示,產品在爲銀行提供服務的時候,會把內置的經驗包括風險的模型先內置到銀行自身的系統當中,再與銀行風險的部門一起構建風險體系。

“但是風險體系的建設不是從0開始,而是基於之前已經積累的模型跟算法,然後再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來構建出其所能夠適用的風險模塊。”周斌告訴記者,有70%-80%的工作已經在內置模型裡面可以通過溫啓動完成,大概有30%左右的工作需要去跟銀行風險控制團隊共同完成。

在周斌看來,這是因爲不同的銀行面向的客戶羣體、業務模式不一,對風險偏好不同,而且不同銀行對風險的容忍度會根據業務的不同時期動態調整。

記者根據22家上市銀行在財報中披露的數據計算,2020年度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入合計人民幣1445.97億元,銀行在科技上的投入持續擴大。

目前在金融領域上有着大量不同類別的IT服務商。胡亮表示,銀行數字化轉型可以分成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建設、數字化運營三個階段。在產品層面,傳統銀行IT系統服務商本質上是在銀行原有的業務流程和設計的基礎上把業務流程電子化,完成的是第一階段任務。

胡亮稱,對於銀行來說,一套完整的數字化系統設計上線後,要根據實際業務的運營情況不斷迭代更新,讓轉化率更高,讓用戶用起來更方便,從而持續不斷的拓展客羣。而新型數字化服務商爲銀行提供的是產品設計的理念,以及提供持續迭代服務,能夠更好的完成第二階段乃至第三階段的任務。

銀行業是否到了IT系統升級換代的節點?對此,胡亮認爲,當前銀行正在進入全面數字化的新階段。這個數字化不是簡單的IT系統升級,而是建立數字驅動的經營、業務理念。之前的IT系統更多扮演助手的角色,幫助銀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風險;而當前的數字化能力更大的價值在於爲銀行找到驅動業務的動力和手段,建立面向數字化的新組織架構、建立數字化人才管理的新模式。

對於銀行業數字化的未來趨勢,胡亮表示,銀行數字化將會持續較長的週期,可能要用5-10年才能完成。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銀行處於數字化的不同階段,大型的銀行走的更靠前,大多數的城農商行還在數字化起步階段,規模更小的農商行還在理念轉變的過程中。不過,從行業層面來看,目前銀行的數字化建設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