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版權局:加大短視頻侵權打擊力度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在發佈會上。  國新網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表示,隨着數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網絡視頻也發展迅猛。與此同時,短視頻侵權盜版的問題比較嚴重,廣大權利人反映強烈,引起社會關注,國家版權局也高度重視。

作品未經許可不得傳播使用,這是著作權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當然也適用於影視作品國家版權局多年來一直特別重視影視作品的版權保護,積極維護影視作品版權秩序。‘十三五’時期,我們連續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對包括影視作品在內的相關領域進行專項治理,積極有效開展重點影視作品預警工作,公佈重點影視作品預警的名單。五年來我們公佈重點影視作品預警名單38批、有640部重點作品作爲重點預警,對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的網絡傳播進行了專項保護。”於慈珂稱。

於慈珂表示,早在2018年,國家版權局就將網絡短視頻版權專項整治納入“劍網”專項重點任務,嚴厲打擊短視頻侵權行爲,着力強化對短視頻平臺企業以及自媒體公衆賬號生產運營者的版權監管。幾年來,這項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

於慈珂表示,今年國家版權局將按照中央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部署,積極迴應廣大權利人的呼聲,支持、保護廣大權利人的合法訴求:一是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爲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衆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複製、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爲。二是推動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衆賬號運營企業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完善版權投訴處理機制,有效履行違法犯罪線索報告和配合調查義務。三是鼓勵支持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依法開展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發揮好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的紐帶作用。

相關閱讀:

國知局答澎湃:正研究大數據、AI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4月2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問時表示,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成爲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完善相關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着眼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申長雨表示,圍繞大數據的知識產權保護,重點是要處理好保護和使用、安全與隱私的關係,促進數據資源既有序進入要素市場,同時還能確保數據的安全性。關於人工智能的知識產權保護,目前社會關注的重點主要是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和發明創造能否產生新的知識產權,以及權利歸屬問題。

申長雨對澎湃新聞稱,圍繞這些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積極聽取學界和產業界的意見,研究相關制度設計,並在有關規劃文件中及時加以體現。

申長雨還談道:“這些問題的確都非常重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知識產權保護都是現在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舉個例子,比如說數據產權問題。數據是繼土地、技術、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之後一種新的重要的生產要素。例如我國以數字爲支撐的數字經濟,產值佔GDP比重超過3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7.7%,佔三分之二左右。怎麼樣能夠使數據合理流動、充分利用並有效地保護起來,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很好的制度設計。”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建設】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發佈會上。  國新網 圖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近年來爲了支持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機制建設、平臺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是指導建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以及10個地方分中心,建立了重大案件協調機制,指導企業積極應對。截至目前,各中心已處理各類指導和諮詢案件300餘件。

二是持續優化國家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智南針”網建設。目前,這個網站已經提供了189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國際條約1339部,海外知識產權實務指引40餘種。

三是聚焦重點問題健全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機制。例如,針對中國企業商標海外被搶注的問題,編制發佈了《海外重點國家商標維權指南》。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目前我們已累計培訓了45000餘人次,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也在有效提升。

申長雨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地方分中心的作用,加快設立海外分中心,爲企業“走出去”提供高水平的指導和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事權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4月2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和分工,紮實做好相關工作。

首先,做好配套的頂層設計,包括要制定好、實施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重點專項規劃。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事權,做到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有機銜接、細化落實。

其次,是完善制度機制。圍繞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重點落實好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健全行政執法指導機制和仲裁調解、維權援助體系。

第三,是持續深化改革。重點是優化專利資助獎勵政策和考覈評價機制,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更好地保護和激勵高價值專利,壯大專利密集型產業。同時,改革國有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配機制,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的自主權,完善無形資產評估,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第四,是加強基礎建設。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公共服務平臺;也包括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等。

申長雨表示,通過這些措施,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運用實現新突破、服務達到新水平,更好地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國知局:過去三年駁回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註冊申請超15萬件】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決反對並及時打擊商標惡意註冊行爲,積極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商標註冊意識。

何志敏表示,根據商標法規定,商標惡意註冊主要是指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以攫取和不當利用他人市場聲譽,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侵佔公共資源爲目的的商標註冊行爲。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商標惡意搶注行爲,主要就是“傍名牌”“蹭熱點”以及搶注國家重大工程名稱、公衆人物姓名等;另一種是商標惡意囤積行爲,就是“不用先囤”,大量囤積不以使用爲目的的商標。

“這兩種行爲都存在很大社會危害。商標惡意搶注行爲,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丁真’商標被搶注,就是有人圖謀不當利益,從而擾亂商標註冊管理的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商標的惡意囤積行爲,比如前段時間我局駁回的某公司300多件商標註冊申請,則是對市場資源和行政資源的浪費,嚴重損害公衆利益。”何志敏稱。

何志敏表示,爲了有效應對這些問題,積極營造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國家知識產權局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完善法規。商標法第四次修訂專門增加了“不以使用爲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的規定,將打擊惡意囤積商標申請的關口前移到審查階段,並貫穿整個商標申請註冊的程序中。

二是準確進行識別。通過設置商標審查指引詞庫,綜合人工判斷,在審查中準確識別商標惡意註冊行爲。

三是開展分類處置。對於有重大不良社會影響的,比如惡意搶注“雷神山”“清澈的愛”等商標的行爲,予以快速駁回並曝光,讓相關機構和人員受到全社會的聲討。2018年至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駁回了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註冊申請超過了15萬件。

四是組織專項打擊。在去年的“藍天”專項整治行動中,各地約談了2950家代理機構。上個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啓動了集中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專項行動,推動各地執法部門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全面形成高壓震懾。

何志敏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不斷完善商標法律制度,加大遏制和處罰力度,及時曝光典型案例,促進中國品牌建設,不斷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發佈會上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大力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提高審查質量和效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壓縮至20個月,較“十三五”初期壓減2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壓縮至14個月;商標註冊平均審査週期壓縮至4個月,較“十三五”初期壓減一半以上。

【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全國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3萬件】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完成專利法、著作權法修改,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紮實落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及其推進計劃,開展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考覈,10個省(區、市)得分超過90分。

申長雨表示,去年,全國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3萬件,假冒專利違法案件0.71萬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841件。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餘件。立案查辦侵權盜版案件1826起,移送司法機關213起。累計扣留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6.2萬批次、5618.2萬件。新收刑事、民事、行政知識產權一審、二審、再審案件52萬餘件,審結51.9萬餘件。破獲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生產銷售僞劣商品犯罪案件2.1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2萬名,涉案總價值180億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0.05分。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據介紹,2019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1.5萬億元,同比增長7%,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6%;全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達到7.3萬億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39%。

2020年,世界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佔到408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2180億元,同比長43.9%。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企業直接產值總計6398億元,有力支撐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簽訂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18.6萬項,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463.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

【國知局:目前存在不少沉睡專利,關鍵原因是專利轉化面臨兩難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目前,的確有不少“沉睡專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專利轉化存在“兩難”問題。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利難以被發現、被應用;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業難以獲取所需的專利技術。爲解決這個“兩難”問題,今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啓動實施了“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申長雨表示,根據計劃,目前正在推動三方面工作:一是拓寬渠道。通過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激發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的動力;二是促進對接,通過打造專利技術推廣應用平臺,建立有效的對接機制,主動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需求,包括線上線下對接;三是加強正面激勵,對這項工作採取後補助方式,對實施效果好的省份予以獎補,以此促進專利轉化和應用。

【去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達6.9萬件,穩居世界首位】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楊漾

發佈會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我國2020年授權發明專利5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超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

此外,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達6.9萬件,穩居世界首位。2020年商標註冊576.1萬件,收到國內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7553件。作品登記量331.6萬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172.3萬件。覈准註冊地理標誌商標765件,認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件,覈准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企業1052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2549件、林草植物新品種441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排名第14位,比2015年提升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