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何謂漂綠?該如何避開漂綠基金?

背景圖片圖/Pixabay

要判斷一支基金是否具備永續性,能否單看基金名稱?這是探討投資商品「漂綠」(greenwashing)的關鍵課題

「漂綠」指的是「以友善環境名義,遮蓋掩護其產品、政策、或行動」;而現在資產管理公司爲了吸引更多對永續投資感興趣投資者,也會爲基金塗上一抹永續色彩冀望綠色光環的加持。其實這也是因目前業界還未就「永續投資」制訂明確的標準,才能讓業者肆意套用綠色光環作爲招徠手段

可惜這種作法等於作實了永續投資只不過是一種宣傳品牌的手段。漂綠也混淆了永續投資的含義。以至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考慮更新命名規則,以杜絕這類作爲。

儘管避開漂綠基金並不容易,但不妨在投資前先思考三個重要問題

一、資產管理公司是否奉行永續投資思維

「永續投資思維」是指以一套「永續發展濾鏡」來審視投資程序的各個階段。相反的作法是隻進行基本ESG篩選(排除「罪惡行業」的股票),然後自稱是具永續發展特質的資產管理公司。

如前所述,目前難題在於缺乏一套公認的方法界定投資流程是否具備永續性。有意參與永續投資的投資者只得深入研究個別基金的章程,並細閱相關投資篩選流程。

投資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瞭解有哪些永續發展措施會被用來評估基金所持有的公司。應心存警戒的—尤其是那些主動管理型基金,是否把永續發展分析「外包」給第三方,並盲目遵循外部評級。投資者應瞭解資產管理業者是否投入了實際資源,以確保所投資的公司是名副其實地奉行環保原則

有一些重要外部指標,可供投資人蔘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的官方指標便是很好的例子當中提供了詳盡具體的方法以便追蹤達成目標的進度。但是不能在進行投資後才考慮這些指標;資產管理公司應把它們納入廣泛的投資流程。

二、資產管理業者是否和所投資公司一起推動改革以促進永續發展?

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奉行永續投資方針時,亦需履行作爲股東責任。投資者通常是投資組合公司的最大股東,並且有責任致力推動永續發展相關的改革。

如果資產管理公司積極參與所投資的公司,幾乎不可能出現漂綠的情況。投資者應詳加調查:1、資產管理公司積極互動的公司家數,2、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投票的股東會議次數,以及投票取向,3、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組合所持公司就永續發展議題而舉行的會議次數,以及是否持續跟進和跟蹤提出的議題,4、根據地區、行業和主題(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詳細列明積極參與投資組合所持公司的情況。

細閱資產管理公司的年度永續發展報告有助發掘這些資料。如果資產管理公司並無發表這類報告,或是缺乏充足的資訊,投資者便要提防可能出現漂綠的情況。

三、資產管理公司是否「言行一致」?

最後就是該瞭解資產管理公司如何實踐永續發展的價值觀;包括透過永續發展的角度來仔細審視資產管理公司的各個層面,例如公司使命、工作環境、聘僱方式、減少碳足跡的措施以及社區倡議等。當然,資產管理公司可純粹投資於真正奉行永續發展策略的公司,而本身並不採取永續發展的方針。然而,此類情況機會甚微,因爲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會是從心出發。

最終來說,漂綠就是關於「廣告真相」的問題,而這類問題通常可透過「由下而上」的投資者教育,配合「由上而下」的監管措施共同解決,而加強監管看來也蓄勢待發。例如2020年6月生效的歐盟永續投資基準法規(Taxonomy Regulation),預計將對金融機構帶來廣泛的影響。

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亞洲市場的監管當局,也開始積極執行有關永續金融的新規定,致力完善亞洲ESG治理和披露的規管框架。監管措施落實需要時間。在這段期間內,投資者想要遠離漂綠的最佳方法,不外乎:懂得問對問題還有多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