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作雜糧 花東縱谷掀蕎麥風

花蓮玉里鎮雜糧產銷第2班積極推動稻田轉作雜糧,全班種植蕎麥麪積90公頃,均通過產銷履歷驗證。(農糧署東區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東縱谷栽種優質米聞名,農糧署鼓勵農民實施水旱田輪作制度種稻以外轉種雜糧。看好「蕎麥」容易栽培營養性高且病蟲害少,還可開發保健茶包食品,花蓮縣玉里鎮水稻農友原栽種面積33公頃,短短3年已達168公頃,將擴大契作達400公頃。這股「蕎麥風」正展現花東縱谷雜糧作物種植新契機

蕎麥爲蓼科蕎麥屬1年生草本植物,常見栽培種有2種,一爲韃靼種蕎麥,又稱黃金蕎麥」,具高優質營養價值,有較豐富的芸香甘,保健功能特色。另一種是普通種蕎麥,又稱「甜蕎」,籽實亦可加工成相關產品

農糧署東區副分署長陳吉村表示,玉里鎮雜糧產銷第2班積極推動稻田轉作雜糧,全班種植蕎麥麪積90公頃,均通過產銷履歷驗證,該班亦與周邊農友成立雜糧集團產區,未來將擴大契作種植面積達400公頃。

他指出,產銷班與臺灣黃金蕎麥公司契作製作營養豐富的蕎麥麪、拌醬、茶包等產品,行銷全臺通路外銷歐美紐澳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建立良好農商合作模式共創雜糧產業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