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不分兩岸 香火那有你我

臺灣傳統信仰香火鼎盛,民調顯示,超過7成國人平時有拜關公媽祖神明,更有近8成認爲是本國神明,而非外國或甚至區分大陸神明,「神明不會騙人」,顯見宗教香火爲兩岸融合共識,傳統信仰不分你我、不分藍綠

「宗教不分彼此,區分本國、外國沒有意義。」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說,關公、媽祖、甚至開漳聖王、玄天上帝等神明,都曾是中國歷史上知名人物,五路財神原也是一名將軍,臺灣傳統信仰多源於中國。信仰神明爲發自內心的敬仰,若區分國界就是私心

民俗專家、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副教授林茂賢表示,臺灣宗教信仰屬於多神信仰,拜媽祖也可以拜關公、王爺土地公,不限單一偶像,即使源自於臺灣本土的神明不多、多數屬於靈魂崇拜,信仰也不因族羣而有不同。

他也說,臺灣民間早年隨大陸移民發展,各族羣信仰不同神明,客家人三山國王漳州人開漳聖王、泉州人廣澤尊王、安溪清水祖師等;各行業也有行業神,種田神農大帝工匠巧聖先師等,均已成爲兩岸共同信仰。

他指出,兩岸傳統宗教信仰師出同宗,而有趣的是,媽祖原爲海神,到了臺灣不僅是航海守護者,也轉化爲「母親意象;又例如王爺本是瘟神,如今則爲臺灣民間鄉土守護神

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系主任林本炫說,關公、媽祖由於清代大力提倡,成爲漢人主要信仰,也是我主要信仰。傳統信仰是文化中國重要概念,雖有人認爲信仰也應「去中國化」,但事實上,信仰不分兩岸、香火根深柢固,多數人不因政治而擺脫民俗信仰元素

投票怎麼投與信仰什麼神明,是兩碼子事。」林本炫指出,對多數人而言,相信神明具有安定人心力量最重要,不見得知道淵源政治立場與文化立場也不需要一致。信仰源於大陸、神格本身均相同,發展出各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