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新藥 法學者:效果有限

衛採與百健在9月底盛大發表lecanemab第三階段臨牀試驗報告,數據顯示使用lecanemab的病患認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較對照組減緩27%。然而,使用lecanemab的病患當中有21.3%發生腦水腫或腦出血的副作用,令神經學家質疑lecanemab副作用對病患的傷害大過功效。

去年衛採與百健研發的新藥Aduhelm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覈准上市,成爲20年來首度研發成功的阿茲海默症新藥,無奈第三階段臨牀試驗缺乏足夠數據證實Aduhelm有效減緩病患認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導致美國聯邦醫療保險拒絕列入常規給付範圍,最終百健放棄在美行銷此藥。

Aduhelm與lecanemab都是根據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堆積引發阿茲海默症的理論進行研發。除衛採與百健,羅氏及禮來藥廠也各自針對β澱粉樣蛋白開發阿茲海默症新藥,預計今年第四季起陸續發表第三階段臨牀試驗數據。

但近日法國學者針對上述藥廠研發的新藥進行數據分析,發現這些新藥雖然能減緩病患認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但減緩幅度仍未達到臨牀意義。

這項研究引用2019年禮來研究員建立的阿茲海默症療法功效量化評量標準。根據這套標準,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用藥後的失智症指數應比用藥前減少0.98點,才代表藥物具備臨牀意義。

參與這項研究的巴黎索邦大學副教授韋蘭(Nicolas Villain)表示,病患使用lecanemab後失智症指數僅減少0.45點。若將上述藥廠研發的新藥都包含在內,病患用藥後失智症指數平均減少0.31點,皆未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