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營養午餐到底吃什麼? 蝦仁炒麪只登錄蝦沒有面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陳怡君接獲民衆陳情發現,「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常有缺少或錯誤,甚至許多食材還是使用中國產地,但實地走訪迪化街發現,營養午餐中最常使用中國的食材如海帶芽、海帶節、枸杞及冬粉等,價錢差距並不大。(臺北市議員陳怡君提供/劉彥宜臺北傳真)

爲確保學童食安,臺北市營養午餐食材來源必須登錄於「校園食材登錄平臺」。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陳怡君發現,食材登錄有少或有誤,如蝦仁炒麪只登錄蝦沒有面,登錄芭樂圖片卻爲火龍果,且還多使用中國食材。教育局迴應,將再次督請北市學校督導廠商應每日覈實登錄,並持續鼓勵學校使用三章一Q優良食材。

陳怡君指出,接獲家長陳情,上網至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關心孩童營養午餐,卻發現北市國中小營養午餐,有許多食材是「中國食材」及「標示不明食材」。以士林區某國小爲例,光在5月份就吃8次中國產地食材,北市各國小甚至還出現多項「產地不明」的誇張現象。

她說,更離譜的是,平臺登錄水果芭樂,結果圖片卻是火龍果,還有黑糖饅頭登錄成白饅頭,蝦仁炒麪登錄食材只有蝦沒有面。讓家長質疑,孩童在校園內究竟吃了什麼?甚至有營養午餐每道菜只有食品名稱,登錄紀錄上卻沒有任何食材來源。

陳怡君擔憂,若孩子在校園內不慎食品中毒,沒有紀錄來源該如何追究?且實際走訪迪化街發現,營養午餐中最常使用中國的食材如海帶芽、海帶節、枸杞及冬粉等,雖然比臺灣便宜,但價錢沒有差很多,但孩童的健康、食品的安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她要求,孩童食品應以臺灣製爲主,或是營養價值差不多的食品代替,非一昧的要採買中國製。並應全面徹查校園營養午餐是否有登錄不實、甚至登錄僞造的情形。食安問題是全民問題,校園食安更是家長最擔心的一塊,不能拿孩童的健康開玩笑。

教育局回覆,午餐廠商每日需至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打午餐菜色及食材進貨等資訊,將再次督請北市學校督導廠商應每日覈實登錄,並請臺北市餐盒食品公會協助向廠商宣導應如實登錄且及時更新相關資訊,避免產生誤解及疑慮。

教育局指出,依《學校衛生法》第23條規定,學校供應膳食食材應優先採用中央農業主管機關認證之在地優良農業產品。教育局也加強落實學校採用「三章一Q」經認證國產可溯源食材,具備「臺灣優良農產CAS」、「產銷履歷TAP」或「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的產品。

教育局表示,經查北市有213校營養午餐使用三章一Q優良食材,2022年統計北市學校午餐食材使用標章可溯源食材比例達97.5%。將持續鼓勵學校使用三章一Q優良食材,以提升校園午餐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