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能否實現碳中和 國營企業成關鍵

由於國企在中國商業活動的佔比龐大,其中碳排放的佔比甚至更高,因此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中國國企扮演關鍵要角。若能瞭解國企在中國經濟扮演的角色,以及左右國企行爲的要素,方能掌握中國碳中和計劃造就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各種高碳排產業都有國營企業的身影,例如燃煤火力發電、原油供應商、重工業、交通運輸公司、與金融機構。然而,國企亦在中國再生能源和其他潔淨能源產業扮演重要角色,若少了國企,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就無法在中國快速普及。

有些人或許會批評國企的經營效率低落且管理不善。然而,並非所有國企都相同,我們必須從中發掘個別國企的優點。此外,國企在中國公開股票市場的佔比大約三分之一,因此中國股市的投資人無法視而不見。

以綠色改革而言,國企身處的生態系乃是由許多關係企業交織而成,目的是爲了實現國家政策。政府、監管機構、股東,以及公司管理層之間的互動機制將左右環境的轉變。

在私人企業佔大宗的國家,鼓勵企業改革相對容易許多。由於私人企業的股東追求獲利極大化,因此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稅等政策可坐收相當顯著的成效,因爲企業若不積極適應新環境,最後將付出代價且盈餘料將受創。然而,身爲國企股東的政府,則懷抱更加遠大的目標。中國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能源安全等政策目標的同時,必須將減排二氧化碳一同納入考量。

此外,中國大多以「上令下行」的方式鼓勵並推動環境改革。故此,在分析中國企業的綠色特性時,必須採取不同的ESG分析方式,不能將西方企業適用的方法複製到中國企業身上。

以公司治理爲例,根據一般的ESG評級方法,中國國營企業在治理項目的得分通常偏低,因爲多數國企的獨立董事佔比不到50%。此外,國營企業通常不會揭露薪資獎勵內容,且由於國企衍生與牽涉龐大的生態體系,因此關係人交易屢見不鮮。

中國政府對於企業的控制,意味着由上而下推動的環境政策改革,可能會對企業決策造成深遠影響。聯博認爲,中國深知對抗氣候變遷是一場馬拉松且絕對有其必要,只要仔細聆聽中國傳出的政策雜音,就可掌握企業行進的方向。投資人可藉由與企業經營團隊的互動,找出政策方向的蛛絲馬跡。

聯博發現,國企比民間企業相對更願意討論氣候目標。首先,中國國企及其政府股東普遍熱衷吸引外資並推高股價,而且也想聽聽股東的意見。其次,在中國的企業和金融體系之中,國企原本就該回應資本市場的要求,包括考慮引進國際民間資金以作爲潛在資金來源。第三,與經營團隊互動有助於投資人瞭解哪些企業更加重視營運活動涉及的ESG議題,以及如何分辨好與壞的ESG企業。

在正確的政策方針和融資的支持下,國企可望助中國一臂之力,在實現碳中和的路上不斷向前邁進。隨着中國加大對抗氣候變遷的力道,投資人若能採用合適的ESG角度看待中國獨有的現況並進行獨立ESG研究,定可從中發掘驅動改革並受惠其中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