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清大《人骨考古學》多人搶修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助教邱鴻霖(左),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拿取骨頭標本。(國立清華大學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助教邱鴻霖,利用清大南校區挖出的人骨標本,開設臺灣唯一兼具科學及文化的《人骨考古學》課程,帶領學生從人骨中探索歷史,甚至人的性別年齡,生前一切習慣、健康等,人社院劉家伶與辛佩倢,對考古有濃厚興趣而選修,她們說,「超級酷!一點都不可怕」。

《人骨考古學》可接觸真實的人骨標本,學習鑑別人骨,推斷人年齡、性別,還有古病理學,分析人類生前曾感染過的病症、退化性炎症等,再來,透過骨遺傳學鑑定DNA基因,以同位素分析個體的生存環境與飲食內容。

「人骨能透露出很多秘密!」邱鴻霖表示,考古學是以科學方法,解析古代人與其文化,人骨考古學是以人骨爲出發點,不僅分析人骨的DNA描繪血緣地圖,更從人骨所透露出的各種訊息,拼湊出他所經歷的一生,進而推敲出他所處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宗教儀式,連左右撇子都能判讀。

邱鴻霖說,課堂中用來分析的人骨標本,是清大2001至2002年間開發南校院區(寶山路旁),所挖掘出來的,過去曾是新竹第一公墓,當初遷葬完畢展開清理作業時,發現許多清朝無主墓的墓碑及陪葬品,經體質測量分析,發現他們頭骨型態與漢人較接近,且有肺結核、梅毒等傳染病,顯示新竹早期人類生活艱辛。

由於能夠提供分析的人骨標本數量有限,儘管人骨考古學在清華人社院爲熱門課程,但自2011年開課以來,只開放20人修課。人社院大四諶冠霖,因逝世的爺爺將在明年撿骨,他希望修習這門課後,能夠在撿骨時,探索爺爺人生經歷,他說,很多無法自爺爺口中得知的故事,或許能從撿骨中發現。